“這跟祝英臺父親非要把她嫁給馬文才如出一轍!還說是為你好!”

遊客們笑著搖搖頭。

“有的納西姑娘準備殉情的時候,會告訴自己的姐妹或者母親。母親一般會幫女兒保守秘密。

因為母親也是這種婚姻制度下的受害者。母親就在婚姻這個枷鎖下,她能夠理解女兒的選擇,不希望女兒過自己這樣的生活。

而且納西族原本是母系氏族,現在的納西族中的一支,摩梭人還是母系氏族社會嘛。比起父系的強權重利,母系要溫柔包容一些。

所以納西族的女性是能夠同情和包容女性的,但是在那種封建禮教之下,她們也無法反抗。有的母親就會默默給女兒準備好漂亮的衣服、食物,送她去死。”

“啊!”大家捂著心口。

“納西族對愛情極為嚮往。而在對愛情的嚮往上,女性往往大於男性。因為社會地位和財產權利被男性把持了,女性呢,唯有愛情可以寄託。

在殉情這樣的行為之中,退縮的往往是男性。因為他能繼承到父輩和家庭的好處,社會地位和繼承權,導致男性有退路,他不是把整個心寄託在感情上。

為了防止他們退縮,納西姑娘往往會讓情人先死,自己再死。因為傳說如果不是一對的話,是不會被霧路遊翠閣接受的,她就進不去,只能在人間徘迴。”

大家望著眼前的草坪,無限傷感。姑娘們都淚盈於睫。

“改土歸流強行推行的封建禮教是導致納西青年殉情的直接原因。還有一個隱性原因呢就是宗教對於殉情的美化。

因為宗教給他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世界,逃脫現實的辦法。宗教往往會讓死亡顯得不那麼可怕,甚至令人嚮往。

所以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殉情那樣慘烈,納西族的殉情是悽美的、浪漫的。他們往往會帶上糧食,穿上漂亮的衣服,找一個離玉龍雪山近的地方。

蓋一間小木屋,在木屋周圍裝飾上彩綢、山花。在一起生活幾天,做情侶該做的事。直到糧食吃完了,兩人認真打扮一番,雙雙赴死。”

“啊!”大家捂著心口。

“它整個過程都是平和的。家人不會感到任何徵兆。因為出門打獵、放牧嘛,經常出去好幾天。家人不會注意。而且遊手好閒的父親也很難注意到子女的動向。

如果姑娘告知了姐妹和母親,她們會幫她準備,讓她帶上平時的心愛之物,穿上新衣服,就像送她出嫁一般。不能嫁給她心愛的人,就送她去一個美麗的國度長相廝守。

所以,這是一種宗教儀式般的殉情。有時候,多對情侶集體殉情。最高的時候,達到了六十對情侶集體殉情。”

“啊!”大家揉著心口,女孩子都趴在男朋友肩頭。

“它已經演變為一種習俗和儀式。宗教對於情死鬼從開始到最後形成的是一套完整的儀式。

在殉情之風盛行之前,東巴經就有對殉情的記載。塑造了一對神話主人公,就是霧路遊翠閣的遊主,阿主和構土西弓,他們就是一對情侶。

然後民間傳說又塑造了一對情人,也就是第一對殉情的男女,開美和羽盤,他們也是因為現實中不能在一起,雙雙吊死在一棵樹上,進入霧路遊翠閣。

在一對神一對情死鬼頭目的引領下,霧路遊翠閣也就令現實中不能成卷屬的痴男怨女嚮往,成為了他們最後的歸宿。”

“從清朝漢族文人對麗江情死風俗的記載來看,偏見是非常大的。因為漢族已經接受封建禮教很久了,自視為正人君子道德衛士。

就認為男女私自交往,是無恥的下流的。什麼姦情啊私通啊,如此形容,那點筆墨用在上面,是極盡嘲諷之能事。

而在同時,納西東巴在舉行盛大的祭情鬼儀式,把這些生不能在一起的情侶引度入霧路遊翠閣那個自由美好的國度。

這是兩種文化的激烈碰撞!受苦的是無辜的青年男女。”

“納西家族中,沒有一個人殉情的很少。因為殉情的太多,甚至一天之內發生多起殉情,有的村莊每天都在舉行大祭風儀式。

風鬼就是情鬼。因為魂魄可以像風一樣自由來去,而且他們不遵守社會制度,不安分守己,跟風飄忽不定的特性一樣,所以叫情死鬼為風鬼。

這些風鬼屬於非正常死亡,而且沒有子嗣,不能進入祖先之地。又不能讓他們飄蕩在人間。再加上,這些風鬼都是因為家人阻撓不能在一起的,所以也有怨。

家人作為幫兇,心裡有愧疚有畏懼,就會請東巴來超度,送他們進入霧路遊翠閣。

其實,在他們生前,他們自己已經完成了這個儀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