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睿才繼續高聲說道:“每個人的桌面上有兩個托盤,投盛世題放左側黑盤,投風月題放右側黃盤!現在詞會正式開始,以三炷香為限,香盡則不再收詞,請各位看好時間。”

蕭七發到現在還有些摸不著頭腦,自己怎麼就被安排到了前兩排?難道從靈公主的帖子有這麼大的作用?可是不應該啊,若是如此,以程雨燕的性格不會不告訴自己。

那誰又有這麼大的能量?

看過自己詞的人,也不過就是惜月、程王府的諸人、從靈公主。惜月應該是不可能,她家裡平反的事情還沒有公開。程王府和從靈公主應該算是一班人馬。那還有誰?對了……綺漣居。

也只有綺漣居那裡寫了兩首詞,可梅娘應該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啊!

看周圍的人,有的深思,有的揮毫,蕭七發慢慢定住心神。

以盛世為題,那就是要歌頌午宋的太平盛世美好江山了。以風月為題,那自然是通俗組喜歡的型別,看來出題的人,是花了心思的。可既能讚了風月,又可歌頌太平盛世的詞,腦袋裡真沒什麼印象。

蕭七發略有緊張,準備了這麼久,可不能這個時候掉了鏈子。

他把紙鋪開,盛世,關鍵詞肯定是繁華、歌舞昇平、熙熙攘攘……能表現出這個畫面的,自然是……《望海潮》∶

東南形勝,午宋都會,汴安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今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蕭七發在這裡取了個巧。

這首詞本是柳永寫給當時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的,有一定的奉承成分,本是拉關係用的。但詞寫出來,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此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蕭七發把錢塘改為汴安,最後一句本是“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原詞說的是他日把這美好的景緻畫出來,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被蕭七發這麼一改,就成了,今天四皇子把這詞描繪的美好景緻,帶回宮去向人們誇耀,真是應時又應景。

蕭七發選這首詞,是有考慮的,就像前面所說,是搞了市場調查的。四皇子第一次代表皇室參加中秋詞會,雖說大體上沒什麼變化,但卻做了很多的細微的改變和調整,就是在突出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每件事都按原來方式,那他這個皇子跟其他皇子也沒什麼不同。這首詞拿出來,就是給四皇子,拿回宮去贏得這一聲讚的,若是文賦組的幾個考評,這都看不出來,也不用在這朝廷上混了。

寫完了,放進左側的黑盤,直送二樓。

這首詞,前一部分寫了城市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以及城市的繁華,從各個方面濃墨重彩鋪敘城市的自然景色之秀美,都市的清麗富庶,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雅緻,都市人口眾庶,市場的繁榮,市民生活的殷實。

只是詞稿到了三層,一位博士提出來,“這句‘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顯得這些官員不是勤政愛民,而是大搞排場,享受生活,這樣可以嗎?”

“書生氣,這首詞描繪的繁華景象已經充分說明了國泰民安,這當然要歸功於皇上聖明和官員的稱職。”同業大人看了一眼,心說,你也就當個博士吧。

詞稿到了四皇子手裡,他一邊輕吟著詞一邊說到:“民間‘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官員‘幹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四皇子點頭說了一句:“這才是盛世該有的樣子!父皇必定喜歡!”

過了一會兒,三樓左側,掛出五盞燈籠,聲音響起:《望海潮》,文賦組……五燈齊明!

“五燈齊明”,前場瞬間爆發出一陣陣掌聲,詞會剛剛開始不久,就出了個五燈齊明,實在是難得,這是哪家的才子,如此才思敏捷?快把詞公佈出來,一齊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