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文賦組,五燈齊明。

蕭七發,並沒有停,他今天是想出名來的,一首詞並不保險,打動了四皇子也並不意味著就一勞永逸了。

文賦組的這首效果還可以。說明思路是正確的,那麼下面一首就應該投通俗組了。

俗中有雅,之前準備的幾首裡,《謁金門》最合適。

秋露墜。滴盡楚蘭紅淚。往事舊歡何限意。思量如夢寐。

人貌老於前歲。風月宛然無異。座有嘉賓尊有桂。莫辭終夕醉。

詞裡有美女,也有往事舊歡,但一帶而過,轉而抒發對時光流逝的感嘆,人的容顏比去年老了,但秋日的風月卻與昔日無別。最後歸結在一個主題:只要宴席上有嘉賓,杯子裡有酒,就足夠了,大家一起沒日沒夜地痛飲吧。

這首詞緊扣著風月,也還算貼切。

黃盤,直送二樓。

過了一會兒,三樓傳來悠悠的長聲,“謁金門”,得四燈推薦。

四燈!這不行啊,才四燈,蕭七發心裡想著,看來,這風月的還不夠俗,沒到流行的地步。太顧及文賦組的反饋,怕是得不到通俗組的全盤認可。

蕭七發身邊是個鬚髮皆白的老者,見蕭七發連賦兩首,竟似還要寫,不禁言道:“年輕人,你坐在前兩排,那定是有人極力推薦,不論這個人是誰,自是要顧及他的臉面。數量不重要,要有質量才好!”

蕭七發拱手答謝,面上謙遜有禮,一付學齡後好學生的樣子:“先生說的是,晚輩受教了。”

寫詞的紙交出去,自有人將姓名處用木牌遮了,詞會雖不比科舉,但有評判就要避嫌。

所以,都是到最後,才會揭開木牌,公示詞人姓名。

老者哪知這眼前人就是適才得了五燈齊明之人,見他還算恭謹,也不好再說什麼,繼續苦思自己的詞作。

有了前兩首保底,蕭七發詞性大發,不,不是詞性大發,是搬興大發,他想浪一下,或者說是想徹底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

來一首徹底流行的吧,蕭七發眼前又閃現出梅孃的影子。中秋節了,讓歌女小姐姐們,也高興高興,同樂一下。

於是他寫下了這首《少年遊》,又放進了黃盤。

世間尤物意中人。輕細好腰身。香幃睡起,發妝酒酬,紅臉杏花春。

嬌多愛把齊紈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

見他又遞了一首,旁邊的老者鬍子都快氣歪了,剛剛還答應得好好的,自己剛寫了兩句,他這又送了一首?

這首詞一邊寫著,蕭七發的愉悅之感頓生,看看詞的描述:我看到了一個腰身輕細、容貌絕美的世間尤物,正和自己的心意。她剛剛從香幃中睡醒起床,經過了一番精心打扮,猶如剛飲過酒一樣,臉生紅暈,就好像一朵盛開在春天的紅杏花。手執一把齊紈扇,嬌俏可愛,笑的時候還用扇子擋住自己的紅唇。她心性溫柔,秉性嫻雅,那有一點像是風月女子。

這就是大白話在稱讚歌女們的詞,是這些天蕭七發流連在汴安市井之間體悟到的感覺,這種詞更貼近蕭七發前世的歌詞,雖然兩世的曲調不同,但感覺相似。

這詞直白歸直白,卻沒有任何的猥瑣之意,最後還誇讚這位歌女的性情和氣質,認為淪落在風塵實在折辱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