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鄭恐早早起床,洗漱完畢之後到涼亭看書。自從到了這北宋末年,鄭恐每日看書反倒成了習慣。

其實這也是他讀的這部《掄語》裡面包羅永珍之故。

這裡面可不只有孔子言論新解,而是包括了所有可以用來掄人的理論方法。

所以鄭恐看起來,並不覺得乏累,反而有種讀小說的興奮感。

“哥哥這麼早。”

王寅赤著胳膊出了屋門,站到院子裡,拿起他的那熟銅鞭,練了起來。

他的功夫自然不如直接得到《掄語》加強的鄭恐,但是以鄭恐的眼光,王寅的功夫就算放在這個年代那也是能排得上號的。

就是不知道水滸傳中的那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的武藝比之如何?

王寅練了一會,洗漱結束的厲天閏加入戰團,與他對打。

兩人這一打起來,霎時間便風沙大作,陰風呼號,鄭恐看的有趣,心裡倒也是在不斷的尋思。

這個大宋跟歷史上的好像是有些不大一樣。

雖然看普通百姓看不出個什麼來,但是這些武人就完全不同。

按照二十一世紀的人來看,能使個十來斤的武器那就已經相當不錯,要是能把二十來斤的東西舞的虎虎生風,那幾乎就可以算是運動員級別的選手了。

可是到了這裡,自己力舉千斤自然不說,就這王寅的那熟銅鞭重五十六斤,他卻舞的簡直就好像是條小木棍那麼輕鬆。

再一想到魯智深的那月牙兒鏟據說六十二斤,原著中武松能打死猛虎……

看樣子在真正的歷史上是怎麼樣不好說,但是在這個北宋那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有點意思。

“哥哥,你看我們打的如何?”王寅兩人打了一通,罷手之後王寅過來興奮道:“哥哥可有何指教?”

鄭恐微微一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為兄觀兄弟們的武藝,此話當真不假。”

他這話說的雲裡霧裡,王寅和厲天閏兩人面面相覷。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話好像不適合用在這裡吧?

王寅好奇道:“哥哥,這三人行,必有我師,何解?”

鄭恐一本正經的說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三人在一起,相當於一個師。師者,萬人也。”

王寅和厲天閏頓時目瞪口呆!

孔子的這話是這個意思嗎?!

咱們三個在一起,相當於一萬人?!

兩人一起看了看鄭恐。

恩,他們倆每人差不多能打一百個。

這麼說來,自己這大哥能打九千八?!

頓時,兩人對鄭恐的武力又有了新的認識!

俗語有云:牛上天也!

“哥哥,咱們接下來是不是就去找那些潑皮?”王寅問道。

鄭恐收起書,長身而起:“正是。而且此行,兩位兄弟也要一道聽。為兄此次去,乃是傳業受道解惑也。”

王寅和厲天閏頓時嚴肅起來:“哥哥放心,我們必會認真聽講。”

很快,張有道也小跑著過來,興奮道:“師尊,何時出發?”

鄭恐微微一笑:“便是此時。”

一行四人這就前往周朝的院子。

路上經過劉月娥的茶水攤子,劉月娥扭著腰肢站在門口拿著扇子扇風,離老遠就打招呼:“呦,鄭英雄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