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塊一隻雞,如果是在二十年後,能消費得起的人遍地都是。

不是說這個價錢在二十年後就不貴了,只不過那時候國人的消費能力比之九九年提高了太多。

人們外出隨便吃個飯聚個餐,輕輕鬆鬆幾百塊錢就沒了。

如果稍微追求一下檔次,上千甚至是大幾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以理想雞的品質,真要在二十年後也只賣兩百塊錢.那絕對會直接賣到脫銷。

但如果把這個時間切換到九九年~那這個數字.可就有些逆天了。

按照國家統計局釋出的數字,去年燕京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為8536元。

即便按照工資平均水平來算,去年燕京的人均年工資也不過才1W2出頭,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一千來塊錢。

也就是說燕京人均收入,即便在不扣除各種稅收以及其他費用的情況下.也就夠買上六十隻理想雞。

要知道~這筆錢還不包括居民的其他開銷。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說如果不吃不喝不穿不花錢的情況下,差不多六天左右吃一次雞,這一年賺的錢就花光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

如果我們換成另外一種比如,用即將辭職的蘇梅輔導員的工資來比較。

目前蘇梅的月工資是六百多,在扣除相應的社會保險之後,到手的工資甚至還不到六百塊。

也就是說,以蘇梅一個大學輔導員的月工資,甚至還買不起三隻理想雞。

按照這個演算法,就可以想象得到在九九年兩百塊錢一隻理想雞到底有多貴了。

九九年的兩百塊,如果按照通貨膨脹的演算法,哪怕是按照最溫和的膨脹五倍.到了二十年後也等於一千塊錢。

實際上.這個通貨膨脹的倍率還不止五倍。

也就是說~在二十年後,理想雞的價格最少要賣到一千元甚至是數千塊錢一隻。

就這個價格~陳理敢說,普通的老百姓絕對是吃不起的。

呃~說吃不起有些過份了,畢竟那時候的國民收入大為提升,真要捨得花錢的話買肯定是沒問題的。

只不過對於普通人而言,花上一個月的工資去買一隻理想雞絕對是屬於敗家行為。

說白了~不是吃不起,而是絕大多數人.會捨不得吃!

同樣的情況在九九年一樣存在!

就比如黃三石~他大學老師的收入雖然不能和未來相比,可是真要買~也不是買不起兩百塊一隻的理想雞。

另外~黃三石還是個明星藝人,不僅出過專輯~他同時還是個演員。

雖說這年頭明星的收入也沒有後來那麼高,可他們的收入和普通人相比,那也是高出一大截的。

以黃三石的收入~買幾隻理想雞絕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可事實上~除非是遇到什麼值得慶賀的喜事.否則他是絕對不可能掏兩百塊錢去購買一隻土雞的。

這裡面並不僅僅只是價格問題,更在於理想雞隻是一隻雞而已。

如果是海鮮或者是其他珍貴食材,那麼對於普通人而言,價格貴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食材本身的價格就是貴的。

但是雞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