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說要跟我去街上賣黃鱔嗎?起來吃飯,我們去賣黃鱔了。”

“唔...我不去了,我要睡...。”

聲音還是那麼小,後面甚至已經聽不到了。

陳理笑了笑,他其實早就猜到會是這樣,所以壓根一點都不意外。

“讓你妹妹多睡會嘛!”

路過父母臥室的時候,陳理剛好見到出來的老爸。

對於自家老爸對陳雪的關心,陳理只得在心裡腹誹一句...偏心。

老爸疼女兒,老媽兩個都疼,說起來陳理這個兒子終究還是少了那麼一點點偏愛。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

回到廚房,陳理見到自家老媽正一邊洗漱一邊打量他昨晚抓回來的黃鱔。

“昨晚抓的還不少!”

王冬梅看著腳盆裡的那些黃鱔,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陳理無奈,他知道這批黃鱔雖然還沒找到買家,但是賣出去後的利益分配應該已經被決定了下來。

“你一會把黃鱔賣了,去你趙叔叔那邊買幾斤排骨,再買兩節藕回來。”

果不其然,在自家老媽洗漱完之後,陳家腳盆裡的黃鱔就已經被換算成了排骨和蓮藕。

而因為陳理這幾年的種種“早熟”行為,他在父母的眼中早就不算是什麼都不懂的普通學生了,所以王冬梅也很放心的把買菜的任務交給陳理。

“哦!曉得了。”

陳理無語,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只得老老實實的端著碗吃飯。

吃完飯,陳理把昨晚的黃鱔收拾了一下裝進了魚簍,在家裡找了幾個塑膠口袋又拿過一杆提秤,這才離開了糧站。

一出糧站,陳理就見到了王家的老二以及張家的老三,這兩人正是昨晚跟陳理一塊抓黃鱔的小夥伴。

陳理這代人,剛好是計劃生育正式確定實行之前的最後一代,所以和陳理一般年紀的倒是很少會有獨生子女。

陳理的妹妹剛好就是趕在計劃生育正式實行之前出生的,所以倒是沒有遭遇罰款。

王老二以及張老三手裡也拎著陳理同款魚簍,裡面裝的都是昨晚抓的黃鱔。

三人一匯合,沒有多聊,而是直奔二龍鎮的陶然居。

“李叔,昨晚剛抓的黃鱔,有幾條特別大,你先選一下,你選完了,其他的我再拿去賣!”

之所以先來陶然居,當然是因為陶然居給的價格高。

當然,價格高也代表著對品質的要求不同,陶然居收黃鱔只收半斤以上的。

陶然居的李大勇是整個二龍鎮唯一的一個有廚師證的廚師,同時他開的陶然居也是鎮上唯一一家還算有點檔次的小飯館。

二龍鎮政府的接待用餐,一直就定在了陶然居,直到後來國家嚴查公款吃喝,這陶然居才逐漸沒了生意。

以前糧站火的時候,也經常會去陶然居聚餐,只不過近兩年糧站的效益越來越不行了,基本上也就不來陶然居了。

倒是陳理,在黃鱔的市場在二龍鎮開啟之後,經常跑來跟李老闆打交道。

因為陳理嘴甜,人又聰明,也不像一般小販那麼摳摳搜搜的,所以李老闆倒是對陳理的印象非常好,對陳理每次提供的食材基本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