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配聽的天下局(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節目,茶樓的熟客們管它叫做“說書人評鑑古今”。
說是古今,其實今為多,大周朝歷代重臣、大將、名士、望族,乃至皇帝、太后……死了的,還活著的,老說書都敢評說,而且很多時候說的都不甚客氣。
要知道,他可不是朝廷言官,就是一介草民而已。
實則就算是朝中的言官們,大概都不敢以他那樣的姿態和角度,去評價皇室、諸臣。
所以,也就幸虧是在固城這個破地方了,連個官府衙門都沒有,若不然,老頭估計早就被逮去收拾報復了。
“他,他不怕妄議朝政嗎?”聽那名熟客耐心解釋完,新客們立時都有了興致,紛紛轉頭看向老頭。
“你真的能評?敢評?!”
老頭低著頭,先慢條斯理喝完了一口茶,才抬眼看回去,說:“說書人有何不敢言?”
這一句,頗有氣勢。
“那,先生先說說如今天下局勢?”有客人問。
“老夫不評天下。”老說書答。
他說的那麼勇,結果才第一問,就洩氣了。
客人們正要再次噓起來。
“你們這些人,到了連棋子都算不上,還不配聽老夫說這天下局。”老頭淡淡說道。
這一句,意外壓住了將起的噓聲。
聽客們明明全部被看低了,但是一時恍惚,竟無反應,更無反對,像是都被鎮住了。
“先生確實一直不評天下,一直如此。”熟客忙站起身,幫忙解釋,復又向老說書行禮道:“先生,南邊有時評,論天下,您聽嗎?”
“誰的?”老頭問,似乎很傲氣,還要挑挑揀揀,看是否看得上的人,才決定聽或不聽。
“平海記史人。”熟客說。
老頭正坐,點了點頭,“說來聽聽。”
其實,當熟客說出“平海記史人”這五個字的時候,葉渝州就已經知道,怪老頭會願意聽。
因為就連他,都曾不下十次聽聞過記史人這個名號,就在這小茶樓裡,他也知道,老說書對這個人是認可的。
平海是一座城,位置在大周東南面,與漳州交界相連,具體性質上大體受大周庇護,但又有一定的獨立性。
其為港口,海陸貿易發達,富裕程度號稱天下第一,城內富商巨賈數不勝數。
而這位記史人,本名謝觀旻,即是曾經的平海城首富之子,而且是嫡長子。
當然,如今他自己都已經年近八十,首富老爹早幾十年就已經故去了,而謝觀旻作為嫡長子,並未繼承家業。
他將家業全盤讓給了胞弟,獨居,不娶妻,不生子,只與書、酒為伴,一心記史。
周太宗曾下旨招他為史官,纂錄一生功業,他抗旨,並記之,曰:大周皇帝陛下自述功業,多有浮誇之處。
太宗仁厚,不罪不殺,特封“平海記史人”,許他獨立記史成書,不受指摘罪罰,如此至今,近六十年矣。
故,天下皆說,他的一杯酒裡,有六十年天下陳,廟堂江湖風雲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