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倆釋去前嫌,又一起去了附近麵攤吃了一碗麵。

馬季禮能抵擋住外界的誘惑,不與宋小刀那些二流子為伍,楊梅還是給予了表揚和肯定的。

做錯了事情要訓斥批評,做對了,也要適時的誇獎稱讚。

大棒和甜棗混合雙打,擱哪個時代都適用。

果然,馬季禮還是孩子心性,嘴上說著沒啥,眼角眉梢卻已經飛揚起來了。

“五天後就是中秋節了,三哥書院那邊應該也會休沐。

到時候,我和三哥一起回家陪娘過節。”馬季禮笑嘻嘻的說。

楊梅點了點頭,應道:“好啊,娘到時候給你們做蓮蓉蛋黃餡兒的月餅吃。”

說到馬叔明,楊梅對這個兒子還有點不知從何下手的無措。

馬叔明讀書很厲害,這個兒子,無疑是優秀的。

可也正是因為他優秀,聰明,所以也更加的不好糊弄。

楊梅穿越過來後,跟原主馬老婆子的為人處事行事作派都有很大不同。

馬叔明會不會懷疑上自己?

上次馬季禮當街衝她吼‘你不是我娘’的話,楊梅沒有放在心上,小屁孩衝動下口不擇言,實屬氣話。

馬叔明就不一樣了,在他面前,還是得小心一點。

不過楊梅也不是全無倚仗的。

母親的這個身份,就是她天然的保護色。

大昭是以孝道治天下的,秀才兒子就算有所懷疑,也不能拿她怎麼樣。

否則,一頂不孝的帽子壓下來,他的前程就全完了。

想清楚這一點後,楊梅的心情又放鬆了下來。

她現在已經初步改變了幾個家人的命運了。

大兒媳陳荷花有了她這個‘開明’的婆母,不會再自尋短見。

大兒子馬伯旺的懦弱自卑,暫時看不出太明顯的變化,但只要她多點關心和鼓勵,日復一日,應該會慢慢好起來的。

二兒子和二兒媳,瞧著都是聰明的,關鍵還是看她這個婆婆當家作主的態度。

小兒子馬季禮和閨女馬幼薇,全靠洗腦,目前看來,頗有點成效。

剩下就是馬叔明瞭。

這個聰明又優秀的兒子,居然要在女人身上栽跟頭,楊梅想想就覺得挺頭大的。

原書的劇情,隔的時間有些長了,楊梅有些細節都忘得七七八八了。

馬叔明是在詩會上邂逅了王小姐的。

是什麼樣的詩會,能讓男女同場交流,又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舉辦的呢?

等馬叔明回家來過中秋的時候,會不會來不及?

“季禮,你可有聽你三哥提過要參加什麼詩會?”楊梅索性問小兒子。

這書畫鋪子的差事是馬叔明出面幫弟弟找的,說不定馬叔明跟馬季禮提起過呢?

果然,馬季禮點了點頭,道:“娘你說的那個詩會,是縣裡一年一度的鬥詩大會。

每年的九月初三舉行。

這個鬥詩大會是王員外他們家辦起來的,已經連續辦了兩年了,今年是第三年。

前面兩年的時候,三哥還沒考上秀才,就沒有接到過邀請,錯過了贏得頭籌的機會,三哥還很遺憾。

今年,三哥自然有機會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