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商喜愛的吃食,多了帶湯麵片,姜如雪會做的吃食也自然而然的多了一份。只是姜如雪做的帶湯麵片,風雲商吃起來與那家小麵店的帶湯麵片是兩種風格,猶如梅蘭秋菊各善勝場。

那晚之後,風雲商又帶著姜如雪去了幾次小麵店,姜如雪做面片的廚藝就是跟著兩位老人學的,從和麵,揉麵,一直到面片,姜如雪學了好幾天。兩位老人也只顧著教姜如雪如何做面片了,好幾天風雲商都沒有吃上面片,只能遺憾地砸吧砸吧嘴。

隨著三年之約的漸漸臨近,雙方的邊境上也沒有了以往的平靜,連夜送到風雲商床榻前的軍報一日多過一日,決戰,終究是在慢慢到來。

風雲商起身披了一件薄衫,坐在床邊,藉著照映進來的點點星光,看著李自來剛送到的軍情。

看完軍情之後,風雲商習慣性的向後倒在床上,卻沒有壓倒預料中的溫軟嬌軀,後腦勺和硬床板來了一次親密地接觸。風雲商起身揉著自己的腦袋,苦笑一聲,硬床板是他刻意換的,不知為何,最近總是失眠,唯獨睡在硬床板上才好一些。

為了不打擾姜如雪夜間的休息,風雲商搬出了寧曦宮,住到了書房裡。

原本夜裡收到軍情還是會點燈看的,只是他一點燈,姜如雪那邊就睡不著了,擔心他熬夜傷了身體,匆匆做了羹湯給他送來。反而讓姜如雪更累了,風雲商索性就著星光看了,反正有仙力加持也能看得清楚。

三鄧子在風雲商的暗示之下,也將此事放了出去,在街頭巷尾的閒談之中,自然又多了一件趣事。

其一自然是誇讚風雲商勤政愛民,其二便是稱頌風雲商與姜如雪舉案齊眉,相互扶持。

風雲商放下軍報,重新躺回床上,卻是無論如何也睡不著了,索性從床側掏出一份竹簡,就著星光誦讀。說起來,風雲商的這項愛好也是荒廢許久了,如今再拾起來,又多了幾分趣味。

駐守九州的九軍已經開始緩緩向邊境調動,各州只留下半軍駐守,其餘軍隊悉數西去,投於李自來帳下。就連駐守王宮的禁衛軍,風雲商也調撥了三分之二去了前線,以供李自來驅使。

在戰前半年,風雲商也會親自出徵,坐鎮中軍。

之所以要這般早的就將軍隊調集過去,是為了讓李自來提前掌軍,與各軍磨合。李自來在雲舒王國的威望自然是無人能敵,以太尉之身坐鎮邊境,又遙領兵部,自然是號令所致無敢不從。

只是想要完全掌握一支軍隊並不是有威望便足夠了,還得有時間上的磨合,從各種細微之處去磨合。從普通士卒,斥候,傳令兵再到各級將領都是需要時間去適應李自來的排程,李自來也需要時間摸清楚他們的脾性。

丞相之職沒有給風祁陽,而是給了程峰,依舊做個苦命的後勤大管家,為前線保障後勤補給。將國內的政事交給程峰去處理,風雲商也放心,因此率兵去前線的時候,只是與姜如雪廝磨了一晚上,說了些閨房話。

雲舒國大部分的奴隸都聚集在邊境之處,三年的時間裡不停地勞作,才終於在平地之上修建起了一座雄雄城關,風雲商提筆名為為雲起關,意為雲舒國自此而雄起。

而為了讓這些奴隸安心勞作,風雲商在此前便許諾他們,雲起關建成後赦免他們,今日也沒有食言,免去了他們奴隸的身份。

只是並沒有將這些人放掉,而是收編入了軍隊。不用他們上戰場,只是需要配合著程峰運輸糧草而已。風雲商又給他們畫了一張大餅,等戰爭結束之後就准許他們返鄉,並賜下土地。

這些奴隸都是此前他們從三王一方俘虜到計程車卒,多少具備一些軍事素養,單純用來運輸糧食的話,倒也不需要在額外訓練了。只是為了防止他們之中有人暗中懷恨,或是做了三王的碟子,風雲商還需要派兵與他們一起運糧。

不過好歹能節省一部分兵力,也算是為大戰添磚加瓦了。

雲起關的城頭十分寬闊,足夠三輛馬車在上面並排奔跑,各類守城的器械也早早地運送到城頭上了。機設軍更是提前入住,將身上的那些七零八碎,全部安放在了城頭上。

城內一應設施俱全,又有糧草七百萬石,足夠風雲商麾下的八十萬大軍食用兩年多,絲毫不懼三王一方久圍。

雲起關的選址也非常的講究,沒有依託什麼名山大川,但是卻扼守在交通要道之上。三王可以輕易地繞過雲起關,攻入雲舒王國的內部,但是如此做的代價他們卻承受不住。

若是三王一方繞過雲起關,他們的補給線將完全暴露在雲起關的視野之下,雲起關想什麼時候吃掉三王一方的補給線,便能什麼吃掉三王的補給線。

如此一來,其實就是逼迫著三王一方來圍攻雲起關這座堅城,風雲商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站在城頭上遙望西方,一縷清風吹起風雲商的散發,面容上露出些許苦笑,訥訥說道:“真是不想與你們打這一仗啊。”

雙眼之中,滿是落寞。

東部邊軍說是風家一手帶起來的也不為過,風雲商在其中摸爬滾打數年,不敢說與所有士卒都並肩作戰過,但是大半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