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如意算盤(第2/2頁)
章節報錯
等風雲商百年之後,若是其餘三黨權勢過盛,風雲商的繼位者便可以重用配黨,制衡三黨。若是三黨依舊處於掌控之中,那風雲商的繼位者就可以徹底將配黨打死,以換取三黨的效忠,從而平穩度過皇權交替時的那段動盪期。
因此,風雲商雖然將八州的官員來了一次大換血,但是也給配黨留了幾個清貴的位置,品銜很高,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權。讓他們提前進入了養老期。
官員調動的事,雖然很重要,但是大體都在風雲商的掌控之中,不會生出什麼岔子,動搖不了風雲商的根基。
但是鄰國來犯的事情,卻可以將風雲商毀於一旦,必須慎重處理。
與李自來商議之後,風雲商決定固守平東要塞,暫時放棄平東要塞以外的十二郡。
風雲商麾下大軍方才與三王大軍戮戰結束,疲憊不堪,而鄰國的軍隊卻是毫無損耗的精銳之師,若是正面交戰,風雲商未必能戰而勝之。即便勝了也是慘勝,元氣大傷,沒有幾十年的時間緩不過來。
而固守平東要塞就不一樣了,風雲商可以趁機修整,鄰國的軍隊反而成了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
而平東要塞千年未曾被攻破,多少也能起到一些心理作用,在攻城戰中激勵己方士氣,削弱敵方的戰心。
這其中,風雲商也存著不能言說的心思。那就是將十二郡的百姓拱手送給周邊鄰國,不管他們是殺了充作軍功,還是擄掠回去,風雲商都會坐視不理。
也算是與鄰國的利益均分,風雲商吃了十七州的肉,總得給旁人分一些湯水,才少些眼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這般心思,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外人言說的,只能與雲舒王國的幾個高層心領神會,暗自嚥下苦果。
平東要塞積極備戰,一副勢要與來犯之敵死磕的架勢。
原本平東要塞便有許多的防禦器械,又被風雲商添了許多的礌石滾木,城頭上也架起了紅衣大炮。鄰國的軍隊在平東要塞下死磕了好些天,都沒能取得什麼進展。
得了風雲商分潤出來的好處,此次出征也算是能對國內有個交代,因此幾國的皇帝也並沒有一定要將平東要塞攻破的心思。
不過,讓他們這般退去也是心有不甘,因此提出了談判的要求,想要從風雲商的身上再割一塊肉下來。
風雲商心知這是最好的結果,雲舒王國久經戰火,若是繼續不依不饒地打下去,國內的經濟和農事就該崩壞了。
風雲商與李自來秘密潛出平東關,進行和談。和談的細節除了幾個當事人之外,便沒有其他人知曉了,也未曾記載在史書上。
風雲商幾乎將國庫都給了出去,才勉強滿足了周邊幾國的胃口。
而作為交換,平東要塞以外的十二郡,幾國並沒有佔去,讓風雲商全得了十七州之地。同時,風雲商賠款的事情也未曾大肆宣揚,等到風雲商立國稱帝的時候,幾國回來送上賀禮,賠款會藉著回禮的機會一起送到幾國的國都。
這一次,風雲商要了面子,也因此多割讓了一些財物。
不過都是值得的,雲舒王國初建,對風雲商沒有什麼向心力。若是風雲商這個時候再對敵國賠款,讓民,必定要損失國內的民心,影響到日後的發展。而且,風雲商作為初代皇帝,必須在史書上儘量留下一個正面的形象,對以後的統治也有好處。
現在雖然多送了一些財物,但是隻要咬牙堅持一段時間,國庫終究還是會富裕起來的。
倒也不是說周邊幾國短視,而是因為他們的國土同樣達到了一個上線,除非是在崑崙山上多出幾個老祖,不然佔下了十二郡,也會在崑崙山的嚴令之下吐出來。
而且幾國臨近朝天國,長期遭受朝天國的剝削,國力並不是很強盛,風雲商不願意動真格的打一仗,他們也不願意動真格的打一仗。
得些財物,減緩雲舒國強盛的步伐,便算是達到了他的目的。
而且他們也希望留著雲舒國,好將他們與朝天國隔離開,少受一些剝削。這次朝天國將十七州給了風雲商,正是國力大損的時候,需要從周邊各國吸血,他們巴不得有人能將他們與朝天國隔開,不會真的滅了風雲商。
而風雲商則是用這些財寶來換取發展的時間,等到雲舒王國強盛起來後,送出去多少,都是要加倍討要回來的。
現在風雲商還活著,朝天皇帝也是穩坐皇位,只要風雲商依舊聽朝天國的話,朝天國並不會為難雲舒王國。但是等風雲商和朝天皇帝大行以後呢?兩國的關係必然不會如同現在這般。
朝天國作為凡間第一大國,雲舒王國肯定是鬥不過的。所以想要保證不被朝天國欺壓,最好的辦法就是離朝天國遠一些。
風雲商不會從雲舒國裡割出來一部分,再成一國以隔開朝天國,所以只能將雲舒國整個搬離朝天國,離的越遠越好。
屆時肯定是要從鄰近幾國路過的,鄰國也不會由著雲舒國這座擋箭牌離開,到時候肯定是要有一戰的。
周邊幾國,現在只想不斷從雲舒國身上吸血,讓這一日遲些到來。而風雲商現在需要時間,去強盛雲舒國,為此哪怕讓鄰國吸一些血,也無可奈何。
各自有各自的算盤,只是不知道最後會如了誰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