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依然比不過風姓的東王。”風雲商譏諷一聲,戳中了李姓東王心中的軟肋,因為封號都是東王的緣故,風姓和李姓兩位東王沒少被人拿來比較,自然是李姓東王處處都不如李姓東王。

雖然李姓東王心裡也清楚,這些言語之中其實大部分都是刻意貶低他,但就是不能免去心頭的結。

“雲舒王倒是伶牙俐齒,今日見過了,來日相見便不是這般好相與了。”北宇王出聲說道,輕咳一聲,向南嶼王與李姓東王示意。

三人與風雲商說了一聲,“告辭”便轉身離開了。雖然沒想來時騎馬緩行的風雅,但長袖飄然之間,也有些許氣度不凡。

風雲商轉著城牆上的些微凸起,上了城頭,這些凸起在雲起關建成的時候是沒有的,只是打了好幾個月的仗了,因此也就了。

三王來此沒有其他的目的,只是單純的想要看一眼風雲商而已。只是沒有看出什麼實際性的東西。

風雲商可以肆無忌憚的出言譏諷,挑釁。但是三王不行,一是三王本就有以多欺少的嫌疑,二是三王成名已久,風雲商雖是最近幾年聲名鵲起,但終究只是個後生晚輩而已。

因此,風雲商的放肆都會被世人忽略,只看到最終的結果。但是三王不行,哪怕只是些微的蠻橫都會給人‘他們慌了’的感覺。

說到底,三王終究還是為名聲所累,才讓風雲商佔了上風。

“三王要撤兵了。”回到城頭上,風雲商暗自唸叨了一句。霍十一聽到後叫囂著要帶人出去追擊,帶人就去將阻塞住城門洞的砂石挪開,被風雲商呵住了。

果然如同風雲商猜測的一般,三王回營之後便安排了撤兵事宜。不過走的並不匆忙,根本沒有可趁之機。而據斥候回報,在三王撤兵半日之後,方才有一支全是修行者組成的軍隊從廢棄的軍營裡突然出現,朝著三王的方向退去。

“後手重重,這個李姓東王當真不是個簡單的角色啊。”風雲商搖頭苦笑一聲,不再理會此事。而是轉身開始安排雲起要塞的修復事宜,來年春天說不定還要有一戰,必須儘快將雲起要塞修復好。

為了節省時間,風雲商並沒有從雲起王國徵用勞役,而是帶著駐紮在雲起要塞的幾十萬大軍修復要塞。

修修補補之間本就艱難,如今又是寒冬臘月,更是難上加難。

各類建材從後方源源不斷的運來,又有幾十萬大軍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總算是在開春之前將雲起要塞連同外部的哨所在內一同修復好了。

從外表上看去,雲起要塞整體就像是穿了一件滿是補丁的破衣一般,‘山’字形城牆又遠沒有‘口’字形城牆看起來美觀,因此雲起要塞難看的緊。

不過要塞的作用是禦敵,又不是用來給人看得,風雲商也不在乎。

此次戰爭下來,風雲商一方總計折損不到二十萬計程車卒,比起三王一方的損失可謂是小了許多。

除了依託雲起要塞的堅固外,最重要的還是架設在城頭和高地上的大炮。應對這般百萬人的戰爭,大炮準頭不足的缺點就如同被彌補掉了一般。一顆炮彈下去,總能打到敵軍。

風雲商欣喜之下,將自己鎧甲後的那件髒兮兮的紅色披風取了下來,披在雲起要塞城頭的一尊大炮上,還讓人取來筆墨,在紅色披風上提了字,“紅衣大將軍”。

也算是對大炮的一種讚譽了。

因為摸不準來年春天的情況,風雲商並未將各軍撤回,依舊駐紮在雲起要塞之中。只是緊急差遣楊居和程峰從後方調配來藥物和過冬的衣物,藥物之中尤以凍瘡膏和金瘡藥居多。

而風雲商本人則回返了雲舒城,不是他貪戀雲舒城的舒適。而是因為朝堂上長期沒有人坐鎮,難免會生出亂子。

雖然風雲商將政務全權交給了程峰處置,但程峰只是個丞相而已,許多事情即便他手中有權也不敢處理,只能留給風雲商處理。

回到雲舒城,風雲商先是去吃了一碗帶湯麵片。一口熱湯下肚,只覺渾身都是舒坦的,尤其是腸胃。

兩位老人也沒有問風雲商這段時間去了哪裡,只是照舊估摸著時間給風雲商凉了一碗麵湯。

留下幾枚銅錢,風雲商回到王宮之中,招來王都內的三公與六部大臣,核對過這段時間的政務,自然是該嘉獎的嘉獎,該責罰的責罰。

“前線送回來的軍報要儘快處理,賞不逾時,莫要耽擱了。”風雲商合上李自來從前線遞上來的摺子,開口說道:“各類金銀財寶不要吝嗇,該賞多少就是多少,要是讓我發現剋扣,抄家流放。”

“請王上放心,此事已經在操辦之中了。第一批賞賜已經和宣旨的太監一同出發了。”程峰彎腰拜道:“該賞賜的土地也已經分撥下去了,這件事臣全程親自監督,並無疏漏。”

風雲商滿意地點了點頭,程峰辦事,他還是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