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井,位於巨龍陣東面不遠處的聖井崗中。

聖井崗有殿房建築百餘間,建築面積達到九千多平米,塑像二百餘尊,廟宇雄偉壯觀,規模宏大,佈局十分嚴謹,是一座完整的道教廟院。

聖井位於廟院前院的九龍聖母殿中,井口就圍落在殿中聖母神翕前,夜執陽幾人進殿,發現聖井在井口搭建上與龍井相仿。

可要說名氣,聖井之名遠在龍井之上。

最初保護聖井的龍神廟建於元代仁宗延佑二年,距今已經有七百餘年的歷史,龍神廟在古代是附近省縣逢大旱災年前,必來請牌求雨之地,傳聞這地兒祈雨方式與函夏國其他地方的求雨方法並不相同,求雨人需要在井中掏祈雨牌,降雨後重鑄一枚雨牌與之前從井中掏出的牌子一起放回井中。

這事兒最有名的是在大清同治六年,京都大旱,皇帝遣禮部尚書前來求雨,不久天降甘霖,同治帝龍顏大悅,派人以金牌還之。

夜執陽探身望去,見這井底現在還有上百枚各式各樣的牌子。

“李大爺,傳說這聖井中有龍神坐鎮,只要在這兒誠心祈雨,便有龍神吞吐甘霖,這兒到底有沒有那麼玄乎?”

夜執陽環顧四周,在聖母臉上望了望,又轉頭笑問李大爺。

“準,準得很吶!”

老大爺咧著一口黃牙猛地點頭,話罷,這李姓大爺又罵道:“按說這段時間正是求雨的好時節,不都怪那群小兔崽子嘛!”

夜執陽笑了笑,轉頭望著已經拍完九龍聖母殿的錢不庭,這位專家助理兼內衣設計師會意道:“李大爺,小子在這兒求個雨如何?”

“自然可以,不過…咳咳…”

李姓大爺又是猛點頭,可緊接著老大爺望著聖母臺下的供香,又尷尬一笑。

“明白。”

熟稔人情世故的錢不庭笑道,話罷,錢不庭先是拍了拍衣兜,緊接著就轉頭望向夜執陽道:“少爺,小的沒錢了。”

夜執陽六人聞言,一頭黑線。

青年給錢不庭遞過三長老人頭,錢不庭轉即交給笑呵呵的李大爺,隨即便走在聖母臺前點燃三炷香,錢不庭恭敬在蒲團叩拜過罷,立過香後,這才摸搓著手掌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來到聖井旁,取上一根上半部分黑的發亮,下半部分卻是紅線的雨牌。

雨牌不過半個手掌大小,牌面上的漆字寫著‘祈雨牌、五日為限’七個字。

“公子誠心求雨,相信龍神定然會在五日天降甘露。”

李大爺望了一眼牌面,笑著恭維道。

夜執陽手指彎曲,半掩著嘴角,說道:“希望如此吧,老大爺,接下來帶我們去羅敷潭和輸黿河那邊轉一轉。”

“嗯?公子不去別的寺廟轉轉?我們這兒的九龍壁、龍興寺可都是一等一的好景觀。”

見到夜執陽總是指明瞭要去這個或那個地兒,李大爺很是不解,遊客進入景區,不都是順著路線走嗎?

夜執陽搖頭笑道:“這兩處地兒轉完了,李大爺可以領我們去其他地方看一看。”

巨龍陣周圍大修景觀,說白了就是佔據臥龍崗為中心的龍脈氣運。

如果將這份兒氣運看成一石,臥龍崗與羅敷潭就各佔三鬥,龍井與聖井各佔一鬥,輸黿河佔一鬥,剩餘一斗,可以勉強分給景區內的其他寺廟景觀。

夏家、錢不庭以及蕭家三方的保鏢還在和楚家的打手糾纏,他實在沒有心思敢去打發時間。

……

羅敷潭在最開始並不叫羅敷潭,而是臥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