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考古工作人員和考古文物愛好者,除了夏家張哥和王哥外,其餘五人以往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文物,小家碧玉的玉品、筆墨紙硯、青瓷陶罐,這些文物或是古玩藏品都頗具風雅。

可要說超大級別的文物,錢不庭等人也就是在博物館或是旅遊景點轉過,夜執陽見過的大型文物是不少,可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都被迎面這十隻龍頭震撼得無以復加。

位居中央的巨龍看起來是由灰白色砂岩石塊堆砌而成,凝眸巨龍的龍首,高約莫六米,寬應該在四點五米,龍身由龍節粘接而成,每一節的寬度應該在四米、高為兩米五左右,夜執陽餘光掃去,僅是這條龍身裸露在遮廳之外的長度就超過三十米,其餘龍身則隱藏在臥龍崗之中。

在這條巨型石龍兩側,又有九條小龍匍匐,左五右四,形成了有規則的十龍陣型。

這九條小石龍形態各異,有的神采飛揚,有的怒顏勃發,有的溫順可愛,小龍與巨龍構造相同,石質一樣,十條石龍並向而臥,簇擁相隨。

晃眼見之,就彷彿置身一個充斥著蠻荒凶煞、到處都瀰漫著亙古荒涼氣息的危險而又迷人的世界。

“陽哥,你覺得這東西是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錢不庭狠狠搓了搓臉龐,舒了口濁氣,轉頭問向夜執陽。

夜執陽唏噓說道:“這些龍首是重新加工的,不過龍身動工並不多。”

關於巨龍陣成型的說法,大體來說分為三種。

第一種說法比較玄幻,是說數萬年前,這十條石龍曾是一種巨型的爬行類脊椎動物,軀體比恐龍還要大得多,這種動物生活在太行山東麓一帶,跌伏泥沙中,隨自然演變,逐漸變為化石。

第二種說法是人為製造,因為從龍體的正截面看有溝、槽結構,每節龍骨厚、長、寬大體一致,龍骨表面有保護層痕跡,龍骨經節之間又有明顯的粘接材料,粘接材料為糯米土,這與始皇帝下令建造長城的材質很像。

再就是中央巨龍與兩側九條小龍相伴,呈規則佈陣,可問題是…佈置龍陣有何用?

沒有任何文獻資料有相關記載。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最後一種說法是根據地質結構的科學解釋,是說石龍周圍有大量細緻海沙,所以有專家認為姜窯村一帶曾是一片大海,石龍可能由地殼結構錯位加上海水沖刷沙礫、最後經過風化形成。

行走在巨龍身體一側,夜執陽望著略顯模糊的龍爪與龍翼,有陷入沉思。

理論上來說,他更傾向於第三種科學解釋,要知道他們看到的這條巨大巨龍足有三百六七十米長,而其餘九條小龍的龍身長度也超過兩百米,如果是人為耗費龐大能量雕造,若是想以臥龍崗隱下這座巨龍陣,那臥龍崗應該是和長安白鹿原上的漢薄太后陵一樣,呈形似復斗的夯實封土,而非尋常山土崗。

“不要放過每個角落,都拍下來。”

見那李大爺距離他們稍遠,夜執陽對錢不庭低聲叮囑道。

“嗯。”

知道他們能進來這裡一趟可並不容易,錢不庭連忙點頭,又跑向了遠處。

夜執陽一路行至巨龍與臥龍崗的交介面,這裡已經做了加固處理,青年抬頭望去,見崗壁上已有春草生出綠意,轉頭望著靠來的老大爺道:“李大爺,我待會兒能不能去崗上轉一轉?”

有傳言說這臥龍崗在十九年前曾被野耗子挖出一條七八米的盜洞,可有村民順著盜洞進去,發現並無什麼墓葬洞穴,他倒也想站在坡上近距離觀望一下景區的整體風水。

“這個、這個公子可真是為難大爺了,臥龍崗已經封崗十幾年了,再說公子站上去,保不齊就讓村子裡那些眼尖的傢伙發現了,到時候我們兩個也不好給村裡人交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