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賴納其實過得不好。

二十出頭,正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寂寞的很。

只有偷布條,才得到暫時滿足。

艾維斯說得沒錯。

戀物癖會越來越嚴重。

小偷小摸,只會助長內心的貪念。

卡爾算是,給一個窮兇極惡的未來罪犯,踩下剎車。

很多大案犯人,一開始缺乏正確引導和關心,在犯罪道路上,漸行漸遠。

其實一切有跡可循。

家庭教育、社會際遇,甚至某些倒黴的時機,滋生出心裡的惡魔。

心惡膨脹後,再加點外界刺激,人會變成魔鬼。

比超能系統更可怕。

超能系統只是一把刀。

看握刀的是誰。

卡爾剛才在觀察室,簡單看了卷宗。

萎靡小夥在兒童設施附近,被見義勇為的路人,和附近小區的看門大爺,聯手製服。

捱了不少打。

額頭上三角口子,是大爺手電筒砸的。

剛才被地域黑珀羅迪的手指猛戳兩下,血珠冒出。

衣服、褲子、鞋上……全是泥土和髒東西。

配上手銬,妥妥的殺人犯形象。

可卡爾認為,兇手不是他。

不在場證據是一回事。

犯罪階段不匹配。

犯罪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大多會逐層遞進。

卡爾在仲亞警校時,他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喬治·斯奈德,是著名的行業專家,以及頂尖的心理側寫師。

斯奈德教授幾十年來,致力研究犯罪心理和行為模式的外在、內在聯絡。

跟蹤、研究、談話無數大案罪犯、精神疾病嚴重的變態犯案者,探尋極端犯罪者的心理歷程和行為模式。

犯罪行為要不就是從小至大,要不就是長期壓抑,一朝爆發。

當然也有例外,過失或交通肇事等,都屬於意外。

他雖懷疑萎靡小夥說的“想救人”真假。

鑑於萎靡小夥現還處在小偷小摸、過度關注感興趣的姑娘、偷內衣自我滿足的階段,一下子奪頭顱切割皮下脂肪,對他來說,階段不匹配。

就像一個新手村小白,讓他登滿級大佬的號,也打不出水平。

如果任由他發展下去,遲早“練”出手速和膽子,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