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吾兒快請起(第1/3頁)
章節報錯
曾文和曾柔兄妹兩人出身官宦子弟,今年都是十四歲,家中還有兩個幼弟妹,這次清兵入關,攻打順義,其父是當地縣令,派人送他們四人出順義, 自己和夫人留守。
順義被攻破,明軍官將皆被斬殺。
送他們四人到京城的家僕,半路掠走全部財富,逃之夭夭。
四人流落京城,先後拜見兩位父親當年的同窗,皆被拒絕,只因其父被朝廷定為‘敗兵喪地’之罪。
兩兄妹平時讀書學禮,卻沒想父親為國殉節,朝廷反如此寡恩, 並將敗兵之罪推在父親身上。
曾文和曾柔帶著弟弟妹妹在京城四處控訴,想為父正名,卻處處碰壁。
兩人每日沿討,和乞丐爭吃,這才勉強生活下去。
但寒冬將至,城中難民越來越多,乞丐也越來越多,並且開始抱團,他們年幼又爭不過別人,生活越來越難,舉步維艱。
眼看著不少難民已經被凍死或餓死,曾文終於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破舊的土地廟裡,曾文捧著妹妹曾柔的臉,好聲道:“我走之後, 你帶些乾糧,帶著弟妹們去山東登州,聽說那邊,有糧有粥, 或許可以生存下去。”
“不要。”曾柔痛哭,摟著哥哥不肯鬆手。
原來曾文決定淨身進宮當閹人。
明末時當太監是個很搶手的職業,很多人因為生存不下,自已淨身去應聘太監。
但當太監並不是這麼容易,競爭非常激烈,有些人還要走門路才有機會,歷史上曾經有招收一千五太監,卻有兩萬多人報名的例子。
最後那些沒有被招收的,並提前淨身的就稱為‘無名白’,下場很淒涼。
曾文這些天到處在京城投訴,想為父親伸怨,卻投訴無門。
這時他父親當年一個同事稱,我知道你們生活艱難,你不要到處投訴了,我認識宮中一個太監,你要願意,我介紹你去,另給你二十兩營養費。
此時別人自已淨身,手術費加醫療費差不多要自己出二十兩,現在曾文不用出錢,還有錢拿,已經算是不錯。
他當時是拒絕的,現在走投無路,為了養活弟弟妹妹,只能這麼幹了。
“大哥,不要走。”此時弟弟妹妹們也一湧而上,死死抱著他,四個人哭成一團。
曾文也不想走,但為了救弟弟妹妹妹,也只有這條路。
他除了會讀書識字,什麼也不會做,每當想到這些,他心中莫名的對朝廷產生無窮的憤怒和憎恨。
就在兄妹四人哭成一團時,外面有人走了進來。
“曾公子長兄如父,自願犧牲,保護家人,真是讓人敬佩。”
眾人啞然回頭,卻是一個陌生的男子。
男子正是路超。
他伸手放下十兩銀子,和一包乾糧:“我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