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一路燒過去(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樸的人呢?”劉肇基這時沉聲道:“他還有五千兵馬,徐總兵,你不能獨吞啊。”
原來劉肇基也看上了王樸的人,吳三桂說的對,手上一定要有兵馬才行。
王樸所在的大同鎮,其實條件比山海關,寧遠還好, 那邊有錢有糧,還能和關外蒙古人偷偷做生意,晉商運出關的東西,基本有一大半從那邊走,王樸這幾年不知賺了多少錢。
所以他養了兩千家丁精銳,兵馬也比較強, 但是他自己廢物, 弄的下面的兵也不敢打。
徐敷奏不動聲色看了他一眼:“我們剛點驗, 大同鎮還有五千兩百餘人,四千多匹戰馬。”
“你們要人還要馬?只能選一樣。”
吳三桂和劉肇基幾乎異口同聲:“我要馬。”
他們當然是先想要人,但如果只能二選一,肯定要選馬,明末這個時期,戰馬可太貴,太難得了。
此時大明舉國之力發動松錦大戰,先帶出關四萬多馬騾,陳新甲後來又為洪承疇增兵三萬,又帶出數千馬騾,總計帶出五萬左右。(不算徐的。)
被滿清大敗後,讓滿清搶了一萬多匹。
死在海里和路上的,加上受傷不以用的,有上萬。
他們兩萬多人,帶回來近兩萬匹馬,十萬大軍皆沒, 基本是有馬的才能跑回來,沒馬的肯定死在外面了。
所以他們當然知道馬的重要。
徐敷奏嘿嘿一笑, 當下決定,把四千匹馬,給兩人各一千五,自己拿一千左右。
這樣王樸的兵馬的器甲全歸劉肇基和吳三桂平分,又給他們各一千五匹馬。
五千兵馬皆歸徐敷奏。
徐敷奏把大同鎮的五千兵馬,先分給曹變蛟二千人,另三千被徐敷奏先收編,帶回薊鎮後,再統一訓練,最後再重新分配。
接著三人同時上奏朝廷,先把王樸戰前先跑的事報了出來,然後又說回到寧遠後,有敗兵生亂,怒叱王樸害人,伏兵埋伏,在混亂中殺了王樸,他們三人拼死鎮壓,終於平息大亂。
數天之後就是九月二日,也是東江鎮旅順兵馬發餉的日子。
徐敷奏給原大同兵馬發餉, 所有人拿到實餉, 軍心立馬穩定了很多。
此時他們已經越過了山海關, 進入薊鎮範圍。
松山大敗訊息傳到明廷時,崇禎怒不可遏,又氣又怕,但卻無力支援。
松山一役打完,過去十幾年剿匪鍛煉出來的將領和部隊,損失大半,餘下的大明兵馬也被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牽制,根本無力馳援。
為了解救洪承疇,崇禎命令順天巡撫楊繩武、兵部侍郎範志完率軍赴松山解圍,可是,“皆斂兵不敢出”。
又令山東總兵王衛國急赴松山,但王衛國正在剿滅李青山,他再召登萊總兵丁毅,卻得到訊息,丁毅去打蓋州了。
崇禎又羞又氣,發現全大明都沒人聽他的話,此時唯一的期盼,是希望丁毅能打下蓋州,促使皇太極退兵。
而困守在松山的洪承疇組織了幾次突圍,都被清軍的壕溝所阻,死傷慘重,清軍不但挖了壕溝,還在上面放木樁並繫上鈴鐺,安排訓練過的戰犬蹲守。(原歷史就是如此。)
不知道清兵用狗,是不是學自丁毅,丁毅要是知道,估計也要吐血了,他在大員用狗,滿清也用狗。
皇太極也不想再有傷亡,圍而不攻,沒多久,城內的明軍餓得已經開始競相吃人肉,重現大淩河慘案。
一直圍到次年(崇禎十五年1642年2月21日夜,事先與清軍聯絡好的松山副將夏成德之子夏舒主動開城迎接清軍,清兵蜂擁進城,一舉佔領了松山城,並俘虜了洪承疇、王廷臣、祖大樂等人。
此時城中大概還有四千多人。
清軍誅殺了王廷臣等一百多軍官和三千多士兵,留下一千多降兵,又送祖大樂回錦州勸降。
3月10日,被包圍了兩年多的祖大壽看到沒有脫困希望,只能率部出城投降。
此戰過後,清兵從松山繳獲紅夷炮5門,發熕炮2門,大將軍炮146門,二將軍炮737門,三將軍炮1237門,行營炮200門,佛郎機33門。
錦州繳獲紅夷炮7門,發熕炮1門,子母炮3門,大將軍炮18門,二將軍炮147門,三將軍炮176門,行營炮33門,佛郎機12門。
塔山繳獲紅夷炮1門,發熕炮2門,大小將軍炮409門,佛郎機37門。杏山繳獲紅夷炮2門,大將軍炮6門,二將軍炮122門,行營炮182門,佛郎機65門。
一戰得到三千多門大炮,加上其他物資,僅運回盛京就花了二個多月。
時間回到八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