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現在還算明朝大將,買點馬算什麼,誰會攔著他。

他手上銀子很多,到處搶錢,丁毅所以直接漲價兩百兩一匹賣給他,不賺白不賺。

而且正如路超所說,這算是一錘子買賣, 估計以後也沒機會來了,能賺一筆是一筆。

眾人聊了幾句,很快丁毅臉色鄭重的開始佈置,大夥也認真聽著。

這次入關大戰,王衛忠部受到重創,他三千兵馬出戰,戰死二千二, 活下來的人人帶傷, 退出戰鬥隊伍,不能再當兵的,接近二千五,基本就是打殘了。

徐敷奏帶出去三千多,和王衛忠部差不多,也基本是全軍覆沒。

僅這戰的撫卹就是一大筆錢,還好從清兵手上搶了上百萬兩,不然又是血虧。

兩人現在都受傷在治療,沒來現場。

鑑於徐敷奏這場打的比較好,丁毅打算把他收為自己人。

戰後,朝廷肯定要調整徐和王的位置,丁毅這邊也要做準備。

原登州參將楊鎮有兩千兵馬組成的登州二營,將給徐敷奏,再從登州囤兵中挑選一批, 補足他三千人。

不管朝廷調他去那, 都可以跟著他。

這也算他對徐大哥投桃報李的回報。

這事昨天他就和徐說了, 徐很滿意,而且他知道, 這世道沒有兵是不行的, 手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兵。

他原為自己兵馬打殘了就廢了,沒想到丁毅能補給他兵馬。

而且這兵馬以後由丁毅養,丁毅和他說的很清楚,以後徐就是丁的部下了,不管朝廷怎麼調他,這些兵馬都跟著他,但丁毅要調他,他必須得聽調。

徐敷奏當然沒意見,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丁毅的人,自己的兵也由丁毅養。

在這之前的幾年登萊總兵任上,徐敷奏已經賺了很多錢,而清水泊一戰讓他明白,在大明朝這個亂世,要想好好活下去,光有錢是沒用的,必須得有精銳的兵馬支撐。

王衛忠也是,要補二千五百兵馬給他。

他還有五百老兵活著, 再從旅順調二千五百兵馬給他,這樣王衛忠也會補回三千。

具體什麼時候完成, 看朝廷對戰後的升賞再看。

這樣一搞後, 登州的兵馬是嚴雄的32營三千兵,方多臺33營三千兵,楊鎮的兩千歸徐敷奏了。

考慮到現在登州人口更多,這次又掠奪到百萬銀兩,加十幾萬牧畜都歸了登州。

丁毅決定登州先小增一次兵。

從囤兵中挑選三千,組成新的34營,由周有根為正,楊端為副,同時從流民挑選三千為囤兵替換。

這樣登州這邊就有三個步兵營。

另把原先杜如海的一千騎兵擴徵為三千,由皮島過來的陳陽任騎兵營正,這樣登州就有九千步營加三千騎兵,共一萬二千兵力,相當有實力了。

丁毅又命成立登州一師,嚴雄為師正,兼32營營正,負責登州三個營的指揮。

周有根和方多臺分別是副師正。

杜如海依然負責三個步營和騎兵營機的後勤。

陳陽領三千騎兵駐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