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京城《天下事》報紙刊登了大乾皇帝丁毅與黃道周關於無為而治的殿前對話。

在文章的最後有,有署名“唐土柿機辰”的人寫了一段話。

標題為:“你我即是國家。”

“若皇上無為而治,誰來治理這個國家?你我都是國家。國家的存在,並沒有任何的特殊目的,它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為了保證百姓的權益,保證百姓的生命、財產、自由及尊嚴。”

“在國家之內,我們不必為任何事而妥協,亦無需為他人之利益而犧牲,因為在這個國家裡,不會存在比你我之權益更重要的東西,捍衛自己的權利是一個人最偉大的舉動,也是一個人能為其國家所能做的最大貢獻。”

“若是一個國家不再保護其國民的權益,那就表明,所有國民都是,或者正在成為執政者的奴隸。”

這期的“天下事”出來後,很快傳到全國各地,皇帝丁毅與黃道周的對話還是引起天下的震動。

最後一段‘你我即是國家’,更令很多年輕學子,特別是新的大學出來的,原旅順出來的人很是震撼。

這些人是比較容易接受這樣的思想,但還有前明很多官員是不能接受的。

此時才是丁毅登基第二年,天下的官員都想不出這天下事為何要登這種文章?

有好幾個巡撫紛紛上奏,怒叱了天下事的這篇文章,甚至還有巡撫要求把‘唐土柿機辰’以大不敬罪抓起來處以極刑。

廣東巡撫史可法更言:‘天地君親師’,千古真理,當今聖上賢明,海納百川,不代表諸臣和學子們可以肆無忌憚的胡說八道,挑戰皇權,請聖上嚴懲‘唐土柿機辰’。

一時間,朝廷內外要求誅斬‘唐土柿機辰’的奏章像雪花似的飛向皇宮。

趙大山不由暗自慶幸,當天沒衝動,還好沒站出來多話,不然就是他要被天下口誅筆伐。

其實‘唐土柿機辰’的文章大部份讀書人還是認同的,但大夥不認同黃道周和丁毅的對話,但又不好說丁毅不對,黃道周不對,只能抓著‘唐土柿機辰’來做文章。

丁毅沒想到自己小試牛刀,就好像捅了馬蜂窩一樣。

他當天先說永不加賦,再說無為而治,就是想讓天下人更多的議論永不加賦,沒想到,大夥現在不管永不加賦這幾個字,都抓著無為而治做文章。

要破除這種愚昧而落後的思想,從長遠來看,必須要開啟民智,遠離儒家理學。

仁德二年的科舉同樣定在六月,丁毅決定再次消減儒家理學在科舉中的比重。

而且理由挺充分的,去年全國徵招了三四萬官吏,今年到退休年齡的也不多,只有因貪腐被抓起來一部份,所以錄取儒理學的人數大幅下降,所以大部份職位都是技術性官員,對儒家理學要求不高。

今年全國還要徵招兩萬左右。

於此同時,丁毅非要把這件事儘快的辦下去,靠開啟民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辦到。

但等到幾十年後,現在的這些大乾文武們,恐怕也習慣了大明朝的勳貴生活,到時都要反對。

所以丁毅決定下狠手。

他下狠手還是有底氣的,經過仁德元年和仁德二年的兩次科舉,天下的官員激增了四萬多,幾乎八成以上都是丁毅培養的人考中。

丁毅倒不信現在他還控制不住天下,倒要看看,有多少官吏還有著前朝的思想。

億兆百姓的愚昧,丁毅現在還無法嬌正,但是官員的愚昧,他可以狠狠的扭轉過來,實在扭轉不過來,那就換個官員。

仁德二年六月,大乾有兩件大事。

一是第二次科舉中進一步消減儒家理學在科舉中和比重,很多前明的讀書人已經發現沒什麼官位可以讓他們報名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