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皇帝這幾個意思?(第1/3頁)
章節報錯
丁毅又問:“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又何意?”
“民眾所以遭受饑荒,就是由於統治者吞吃賦稅太多,所以民眾才陷於飢餓,民眾之所以難於統治,是由於統治者政令繁苛、喜歡有所作為,所以民眾就難於統治,民眾這所以輕生冒死,是由統治者為了奉養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將了,所以民眾覺得死了不算什麼。”
丁毅緩緩點頭:“黃卿果然博學。”
群臣默不出聲,應該明白丁毅還要再說什麼。
“朕記得,崇禎十七年和崇禎十八年,國內糧食還很緊缺,朕不得已到處動兵,還從安南大量買了一批後,才勉強支援西北諸省百姓的用糧。”
聽到‘買’這個字,現場很多官員莫名其妙的想笑。
但看丁毅一本正經的表情,也沒人敢笑。
丁毅接著又道:“如今才仁德二年,朝廷稅糧已經有積餘。”
“這其中,朝廷大量投入水利建設,重視囤田,推廣高產作物,都有功勞。”
諸臣以為丁毅要幫自己的功績吹牛了,有人已經在想,要不要先叫起來,皇上聖明,堯禹舜湯之類的。
“或許是上天體諒到朕的苦心,這兩年國內並沒有什麼較大的天災。”
“可朕偶爾也會想,如果再有天災,百姓失收,朝廷缺糧怎麼辦?”
“和前明一樣加賦嗎?”
“朕肯定不會這麼幹,但保不準將來的皇帝會這麼幹,保不準將來有大臣唆使皇帝這麼幹?”
“朕讀了道德經後,再聽了黃卿的解釋,朕就在想,我大乾,當把‘永不加賦這四個字,寫入史書,寫入法典,傳閱天下,朕要通告天下,自我丁毅起,大乾皇帝,永不能加賦。”
當然,這個稅賦,丁毅指的是農田稅,糧稅。
“皇上聖明。”呂大器第一個拜倒,又是老淚縱橫。
眾臣齊頌,現場頓時嘩啦啦跪了一片。
丁毅這波比裝的滿分。
也不管後世皇帝日子怎麼樣,自己先說永不加賦,賺足了大量文臣的眼淚和崇拜。
他心滿意足的享受著群臣的膜拜,等諸臣都起身後,然後又問:“老子是講無為而治嗎?”
“若朕無為而治,誰來治理這個國家?”
他這個瞬移也是出人意外。
前面還講賦稅,突然說到治理國家。
滿朝大臣無人出聲,趙大山幾乎想站出來大呼,當以法治代替人治。
不過他想了想,還是沒敢說出來。
丁毅看群臣中無人出聲,昨天打過招呼的旅順眾將也不敢出聲,也不生氣。
他只是先起個頭,看看風向而已。
而且這種事,他是做好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努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