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大概三四點左右,明軍所有步兵到達義州。

然後所有步兵騎著馬,分幾隊往四周搜尋蒙古牧民。

接下來三天,丁毅的兵馬到處抓人,清兵和蒙古人要麼會游泳,涉水過河,要麼往朝鮮逃,留在義州附近的全部被一批批抓起來。

很多蒙古人都是拋棄一切,直接想辦法逃過鴨綠江。

到8月13日,抓人的押著俘虜紛紛回到義州。

經過半日統計,加上前幾天的戰果,明軍大獲全勝,俘獲無算。

此次征戰義州,共活捉女真建奴632人,蒙古人28900餘人,(其中戰兵6000左右)。

獲完好戰馬11900匹(包括未成年小馬),牛4500餘頭,羊135800餘頭,其他畜禽1萬餘,各種車輛三千多輛,得到黃金8500兩,白銀66萬餘兩,各種糧食食物裝滿了三千多輛車。

當然,丁毅付出也是比較慘重。

全軍一萬多人,傷亡一千七百多,其中陣亡近八百,也是他歷次戰役中死傷最多的一次。

大部份都是被清兵炮擊時,陣型太密造成的重大傷亡,還有和清兵騎兵對戰的死傷。

好在這個時代的火炮打的比較慢,而且丁毅的炮兵反擊的效果好,不然怕是死傷更重。

但這次對丁毅也是個警惕,以後與清兵野戰,也要防著對方用火炮埋伏,打他的步兵陣營。

但打成這樣也算不錯,當年大淩河之役,皇太極埋伏了四十門火炮,吳襄宋偉等明軍四萬多人,被一轟而散,全軍皆沒,其中投降了三萬多,僅三十多人跑回來。

丁毅的兵馬面對著炮擊,陣型亂而不散,還頂住四面八方的清騎攻襲,能打成這樣,算是相當不錯。

當然,這也有鰲拜的炮少的僥倖,若是鰲拜有四十門炮,那也是很危險的。

戰後,丁毅把繳獲的十幾門紅夷大炮(有幾門在義州,沒帶到戰場上)統統運到海邊上船帶走。

原本想讓俘虜盡拆義州城,再一把火燒光了城中一切。

不過丁毅想了想,覺的留著義州城還有用,便沒動。

他帶著數萬俘虜沿原路返回,到了鐵山後,丁毅會把俘虜一分為三,一部份留在鐵山一線囤田築堡,一部份運往濟州,一部份運往大員。

其中有六成左右,將分批運往大員。

但在分批之前,丁毅會進行篩選和清除。

滿清征服蒙古各部後,通常先是進行聯姻,滿清各貝勒貴族包括皇太極、老奴等都是大量和蒙古上層聯姻,還有一些,比如察哈爾部被征服後,皇太極更把林丹汗的兒子額哲扣在盛京以為人質,然後又娶了林丹汗的大老婆博爾濟吉特娜木鐘。

所以,聯姻和人質是滿清貫用的套路。

但丁毅不能這麼幹。

首先蒙古人已經好多貴族和滿清聯姻,丁毅的部下再和他們選擇聯姻,等於讓蒙古人兩面討好,腳踏兩隻船。

皇太極征服蒙古各部後,基本都是讓各部守在自己原來的草原上,每次要征戰時,讓他們一起出兵,有時為了等蒙古人出兵集合,都要等好幾天。

只有察合爾部因為沒地盤,所以遷到朝鮮義州來。

丁毅首先沒地方讓他們牧守,草原都是在皇太極手上。

也不願意每次打戰時,徵召蒙古人,等他們來集合。

他喜歡乾淨利落一點,更直接一點。

皇太極要的是盟友,而丁毅要的是聽話的奴役。

八月十五日,近三萬蒙古各部(主要是察哈爾部)已經全部到了鐵山附近,正準備輪流上船往皮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