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不時能看到一隊隊的捕快和兵丁,捕快通常兩三人一組,兵丁大概十人一組。

這些人都是丁毅的人。

很多人不認識丁毅,但看到杜如海都會打招呼。

杜如海一邊笑吟吟點頭,一邊向丁毅解釋。

嚴雄上次奉命組建了32營,駐守登州,但朝廷是沒這個編制的,所以對外還是稱登州營王衛忠部,別人也不知道王衛忠到底有多少兵馬。

王衛忠兵馬平時不出現,都在營裡訓練,而嚴雄兵馬,除了訓練的兩千五百人外,每天會有五百人在城裡巡邏,三千人輪流,每六天輪一次。

嚴雄兵馬的中層和低層軍官都是旅順和皮島調過來的,士兵們都是囤兵(原降兵)和少數流民組成。

每月發餉,發報丁大人的名字,牢牢告訴他們,這是東江總兵大人丁毅發的餉。

另外這些城中捕快和巡撫衙門的衙役等,一部份是原地居民百姓中重新徵召,一部份是囤兵中徵召,每月發銀二兩,糧米一石,因為實打實的發到手上不扣克,所以非常高。

高自然有高的原因,這些捕快乾的事比較多,相當於後世的警員和城管,連街上衛生都要管,自然薪水要高點。

他們用這波新的捕快和衙役慢慢替換原來的,每月發餉時,也要告訴他們,這是東江總兵丁毅發的餉。

丁毅聽著,不由道:“會不會太高調,這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裡全是我丁毅養的人嗎?”

杜如海一愣,擾擾頭,我做錯了嗎?

路超在邊上不動聲色,喃喃道:“可我看兄弟們,好多都不認識丁大人啊。”

杜如海臉色微變,趕緊道:“嚴雄上次也說過,該請丁大人有空時,參加幾次發餉才行。”

“那就下個月吧,下個月發餉,我過來一趟。”丁毅笑道。

出城門往西郊時,丁毅發現門口盤查很嚴。

登州這邊丁毅很看重,當年就第一時間統計人口,後面每三個月統計一次增加的流民數,每戶發牌,定牌號。

相當於每家每戶都有身份證,外地進來的,在城門口拿臨時牌證,說好幾天離開,牌證過時,抓到就以細作論,若真有事,可到城門口拿銀續時間。

因為這兩年丁毅擴建登州港,加上他從日本朝鮮皮島臺灣等地帶來大量的商品,登州是非常繁華的,所以進登州的外地商人挺多。

此時大概是上午九點左右,這個時間正是進出城高峰,丁毅也不急著找寇化,帶人站在城邊上看著。

城門口排著隊伍,差不多有一百多人。

登州本地人進城時,會拿出一塊手掌大小的鋼片,差不多有後世身份證那麼薄,上面刻有戶號,門牌號,家主姓名,長相特徵。

他們把鋼牌一舉,門口守衛看一眼後便放人。

隨行有老婆也好,有兒子也好,人人都有一塊。

光這麼多鋼牌,登州這邊的匠作局就忙了很久,現在還在打,隨著人口增加,都要配發。

因為用鋼片打造,還刻印,你想臨時仿造,幾乎不可能。

開始很多百姓不習慣,進出城門還要事這鋼牌,還經常弄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