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崗氏乃當時其中一個部落首領。

誰能繼承侯崗氏,就能成為部落首領。

於是,兄弟相爭,長子侯崗頡勝,繼承侯崗氏,歸順黃帝,成為黃帝的左史官。

二子侯崗衛,帶領一部分人投奔神農氏炎帝。

他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結繩記事模式。

侯崗衛按照顏色,材質,粗細,經緯進行含義劃分。

從顏色上,人類用七種色彩以及黑白兩色,共九種顏色賦予其涵義。

從材質上,繩子可以用動物毛線繩,樹皮繩,草繩,麻繩等等,各種材質的繩子,有幾十種類別。

從粗細上,最少能夠分成粗,中,細,三種不同規格的繩子。

從經緯上,有橫向繩子,也有縱向繩子,有主繩,也有支繩。

例如,炎帝部落打敗了另一個部落,因此獲得了三十隻羊,四十隻雞,二十個男性俘虜,三十個女**隸,怎麼記載呢?

首先可以用一根橫向的粗繩,上面塗成紅色(假設這裡紅色表示成功,表示喜慶的意思),下面是四根繩子。

第一根是用羊毛編制的繩子,繩子上段打上三個小結代表“三”,末尾打上一個大結代表“十”。

第二根繩子用麻繩編制,編制的時候把雞毛綁在一起,然後上段上“四”,末尾打上一個大結。

第三根繩子,用男人的頭髮混合麻繩,編織成“中等粗細”的繩子象徵男人,上段打“二”,末尾打大結“一”。

第四根線,用女人的頭髮混合麻繩編織成“細”繩象徵女人更加柔弱,上段打“三”,末尾打大結“一”。

這樣就可以記錄了事情。

憑藉著侯崗衛的結繩記事方法,炎帝部落的行政,農業等多方面能力快速提升,很快,成為了當時一個強勁的部落群。

而侯崗頡來到黃帝部落後,並沒有在結繩記事方面下功夫。

他反而鑽研起新的方式去記錄事情。

侯崗頡史官受鳥獸足跡的啟迪,嘔心瀝血數十載,蒐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元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繩結雖有大小和形狀區別,但年久月深,難於辨識。

侯崗頡仰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紋,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象形文字。

造字成之日,天雨粟,鬼夜啼!

“這是倉頡造字的故事。”

林辰驚訝道。

“沒錯,侯崗頡就是倉頡,他姓侯崗,名頡。”白老師解釋道。

“那為何從來沒有聽說過倉頡還有弟弟呢?”

“幾千年的事情,不會都流傳下來的,而且結繩記事在文字出來之後就逐漸淘汰了,雖然他改良了,可是能有什麼用,沒有人使用就很難讓人記住他。”

白老師感慨道:“幾千年前的事情,能夠記住的名字也就那麼幾個。”

“若不是這個秦朝方術記載了這件故事,恐怕真的會完全失傳。”

白老師繼續轉化後面的圖片文字,邊說道:“後面的意思大概就是秦朝術士從某個古籍發現了這個傳說,然後在秦朝天降隕石之後,瞭解到可能天下有變,他不願沾染凡間因果,避世生活。”

“鑽研古代經書,想要破解上古結繩記事的方法。”

“可惜,並沒有完全成功。”

“後面石碑的花紋是當時他收集到的殘留結繩記事的方式,但什麼意思並沒有破解出來,他因此刻在了石碑上,埋在了地下。”

白老師突然道:“等等,這裡還有一些資訊,這個方術說,侯崗衛一生排斥文字,支援結繩記事的方式,後來炎帝和黃帝結盟後漸漸不再使用結繩記事,因此,他去往了其他地方。”

“哪裡?”

ps: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