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信跟麥粒手機繫結,這一招實在是太狠了。”

礽魚就很羨慕,有點酸。

現在麥粒x1的發售才剛起步,效果或許還不明顯,等到麥粒x1的銷量破千萬,麥粒系列手機銷量破億,那帶來的裝機量就非常的驚人了。

第一次。

礽魚有了icq可能會被薇信超越的危機感。

“要不要,我們也跟小咪、ov之類的廠商合作,爭取將icq、微聊列入這些手機的預設裝機app,以此抵消薇信的優勢?”礽魚提出建議。

至於說叄星、平果之類的,想想都不可能。

“事情沒那麼簡單的。”

二爺搖頭,“對於icq來說,想要維持對薇信的優勢,並不在於裝機量,而是考驗彼此之間使用者粘性的問題。”

只要icq使用者粘性足夠高,那麼憑藉在pc時代積累的十億級使用者規模,不管手機有沒有預裝,使用者都會主動下載安裝。

相反。

如果使用者粘性不足,甚至是出現逆反心理,那即便是裝了,也會被解除安裝。

可是偏偏,薇信在使用者體驗上僅憑著“白紙”優勢,正在逐漸壓過“年老”的icq一頭,成為年輕人社交的首選。

從兩款軟體的日活躍人數以及每日使用時長對比上,就能明顯看出差距。

退一萬步說。

即便是騰達有這個意願,小咪等手機廠商願不願意都還是另外一回事,即便願意,那騰達又準備為此付出多大的價碼呢?

手機廠商可不是什麼爛好人。

“使用者粘性,這個真的是沒有辦法,icq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無法做減法,只能是硬著頭皮繼續做加法,除非是推倒重做。”礽魚苦笑。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二爺又何嘗不知,當初決定讓icq效仿薇信,推出訂閱號功能,其實已經是在“飲鴆止渴”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再也無法回頭。

說到底,還是被騰達寄予厚望的微聊,沒有能夠承擔起歷史使命來,在之後的競爭中,不僅沒能縮小跟薇信之間的差距,反倒是被越甩越遠。

這又與當初騰達的錯誤決策有關。

在面臨薇信競爭的關鍵時刻,騰達沒有能夠選擇背水一戰,向微聊繼續傾斜資源,而是戰術性地選擇放棄微聊,轉而扶持了親兒子icq。

現在回過頭看。

當初的決策看似合情合理,實則卻是大錯特錯。

連帶著還損失了趙曉虎這麼一員大將,趙曉虎在騰達還沒覺得有什麼,到了萌芽,卻是如猛虎下山,立即就綻放出耀眼光芒。

時至今日。

騰達已經無力去彌補這個錯誤。

風口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挽回。

“不說薇信了,還是談談青鳥互娛吧,最近有什麼大動作嗎?”二爺心情難得有些煩躁,失去了往日的從容。

“大的動作倒是沒有,只是,青鳥互娛自打度過年初的低谷期之後,就又變得朝氣蓬勃,每個月都有爆款新游上線,實在是…”

礽魚都無力吐槽了。

面對似乎永遠都有新鮮玩意的青鳥互娛,很有一種無力感。

“市場部預測,如果青鳥互娛的這種趨勢不被打斷,那麼很可能說,在下半年,其盈利能力就要一舉超越我們,成為華夏最賺錢的遊戲廠商。”

“是嗎?”

二爺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震盪的心情,忍不住問出一個註定要載入騰達史冊的問題:“為什麼騰達會被成立才兩三年的萌芽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