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資料中心,萌芽的第三顆大腦!(第2/2頁)
章節報錯
再不是以前的跛腳鴨了。
青禾科技作為薇信的研發、運營主體,潛力大是大,可現階段,既未表現出趕超icq的跡象,又沒能為其他子公司帶來流量,光燒錢了。
處境其實是有點尷尬的。
現在張碩這個大老闆,大手一揮,將“飛訊”、“魔圖秀秀”兩個專案劃入青禾科技,大有讓青禾科技承載集團所有軟體應用層面業務的跡象。
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說到資料中心的應用前景,我倒是也有一個想法。”
發言的是趙銘傳。
他本身並不是戰略委員會成員,今天被邀請列席會議,主要是通報集團層面的區域營銷公司,已經整合完畢。
張碩也是藉著開會的契機,要求下屬子公司對集團運營中心給予支援。
當面背書!
“之前張總就跟我提過,說集團廣告招商要堅持線上+線下的融合,尤其是要開發一個線上的廣告招商開放平臺。平臺本身就是一個資料庫,由各家子公司將合作的廣告商或者潛在的廣告商錄入,再由資料中心進行統一分析,對廣告商進行評價。同時還能借助大資料的支撐,進行廣告的精準投放。”
趙銘傳這一波,是要藉機為運營中心正名。
告訴在座諸位,集團成立運營中心,又設立區域營銷公司,不是為了跟子公司搶業績的,恰恰相反,是為了打破子公司之間的壁壘,實現資源共享。
這樣一來。
子公司就不會怎麼抗拒了。
“趙總的提議,其實已經清晰地向我們展現了資料中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張碩順勢結果話頭,“剛才李博士說資料中心是前端,青雲資料是後端。我更傾向於理解為,像廣告招商平臺一類的實際業務應用層面為前端,資料中心則相當於是一個資料中臺,青雲資料是後端。”
“這個理解更準確。”李希也是虛心接受。
“說到資料的前端應用,我倒是想到麥粒科技對供應商的管理。”
顧銘章也加入到討論中。
“我瞭解到的資訊是,蘋果正在研發一個供應商監控平臺,計劃將名下所有供應商的生產資料、生產進度、生產過程等資料化,然後整合到一個平臺上。這樣一來,蘋果就能夠在遙遠的漂亮國,坐在辦公室裡,實時監控分佈於全球的供應商網路,甚至精確到哪一分哪一秒生產出哪一部編號的ipone。我建議,麥粒科技也可以協同集團資料中心,來開發這麼一個供應商監控平臺。”
“這個可以有!”
張碩很是認同,“智慧手機產業,實質上已經在區別於傳統制造業,要做製造業的升級版,就要對整個產業鏈賦能。資料化,無疑是很關鍵,也很好用的一種賦能工具。就是要做成這件事,可不只是麥粒科技自己開發一個平臺那麼簡單,還需要協助供應商完成資料化改造。”
“整合供應商,本身就是麥粒科技加下來要花大力氣做的事情,可以結合在一起來實施。另外,也可以跟官方的資訊產業戰略對接,共同推進這件事。”
顧銘章無疑是很有智慧的。
他並不準備大包大攬,而是要藉助官方,藉助集體的力量,這樣既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了很多助力,而且也不會顯得麥粒科技過於鶴立雞群。
就很高明。
“這個想法很好,你就放心實施吧,集團全力支援。”張碩隨即表態,再次環視一圈,笑著問:“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整體上,今天的討論還是很熱烈的。
“我也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還是蔣悅發言,“剛才趙總、顧總提到的,是業務層面對資料中心的應用,我就在想,像人資、財務等職能部門,能否也實現資料化管理?”
“可以的。”
回答的是李希,“藉助飛訊,集團本身已經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只要將人資、財務等資料打通、整合,再借助資料分析模型,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至少一點,可以提升職能部門的辦事效率以及決策的科學性。”
“好啊,等下我再專門向博士請教。”
蔣悅就有點興奮,她也期待說,能夠在輪值總裁任上取得一些突破,既然不懂業務,那就只能在職能部門層面動腦筋了。
“那行,散會吧!”
見討論的都差不多了,張碩也不拖拉。
如果說沃土研究院是萌芽形而上的大腦,技術中心是形而下的大腦,那麼即將籌建的資料中心,就將是萌芽形而中的大腦。
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