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你妹》真人版出圈,間接證明了遊戲的火爆。

青鳥互娛也確實很頂。

有調查機構做過一項問卷調查,在年輕人群體中,竟然有一成以上的人為了能夠玩青鳥互娛旗下的手遊,寧願吃泡麵,也要提前更換智慧手機。

變相助力了智慧手機在華夏的銷量。

這就很恐怖了!

又因為青鳥互娛旗下的所有手遊,都是透過薇信一個賬號登陸的,結果就是,很多人剛換上智慧手機,第一步就是下載薇信。

透過旗下游戲的導流,持續為薇信帶來新使用者。

這讓騰達羨慕不已。

在這一點上,萌芽跟騰達可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打法。

騰達的起勢,早先是透過免費的icq,先積累到足夠的使用者規模之後,再將icq的流量導流給旗下的遊戲。

因著icq流量屬實恐怖,只要騰達旗下游戲質量還算過得去,那麼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也就間接導致騰達失去了做原創的內生動力。

能躺著賺錢,為什麼還要站著那麼累呢?

也正是因為掌握了流量入口,騰達的遊戲業務中,有很大一塊是透過代理來獲利的,這又進一步削弱了騰達的原創能力。

可謂是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追逐流量已經成了騰達的基因,刻進骨子裡的那種,繼而形成了嚴重的路徑依賴症,典型案例就是騰達在大文娛領域的一系列騷操作。

無論是影視劇、影片網站、新聞網站,還是網路、音樂、動漫,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流量、ip構建起來的一個虛空體系。

不被觀眾吐槽才怪!

說到底,內容創作者並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不能唯流量論。

那就必然落了下乘。

萌芽的打法則是截然不同,薇信的第一批使用者就是透過《合成大西瓜》做活動導流過來的,後續青鳥互娛旗下的優質遊戲也在一直為薇信導流。

完全是反過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騰達幾次三番想要在手遊領域壓住青鳥互娛,除了是覬覦手遊的豐厚利潤,也有藉著打壓青鳥互娛,繼而打壓薇信的目的。

可謂是一石二鳥。

只可惜,在手遊領域,青鳥互娛的優勢是摧枯拉朽的。

無人可擋!

加上薇信本身質量上乘,使用者體驗絕佳,反過來又增加了使用者粘性,為推廣青鳥互娛旗下的遊戲也是提供了不少助力。

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正向迴圈。

這就很恐怖了。

騰達不是傻瓜,早就已經意識到,如果讓這個正向迴圈一直維持下去,那麼,將來總有一天,薇信將獲得挑戰icq地位的資本。

這豈是騰達所能容忍的?

也因為此,哪怕礽魚此前的幾次變革,都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騰達董事會還是支援礽魚,繼續擴大在手遊領域的資源投入。

某種意義上。

對騰達而言,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

豈能放棄?

只可惜,騰達這回的對手是開了掛的張碩,註定了無法贏。

就很悲催!

………

瀏覽完新聞,張碩開始在飛訊上處理檔案。

光是裴衛平發來的郵件就有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