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衛平率先看完策劃,也一眼就看穿了共享經濟的痛點。

“穩健經營的話,還是可以接受的。”張碩並不想像原時空那樣瘋狂燒錢,激進擴張,而是迴歸到共享經濟的本質。

其實還是很有搞頭的。

所以他寫的策劃案中著重提了一點,那就是,無論是共享充電寶,還是共享單車,前期應用場景都將集中在青橙小築。

共享充電寶在店內使用,共享單車停在店外。

當然了,後續共享充電寶也能進駐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商超等公共場所,而共享單車也能從商業區擴充套件到居民區。

但前提都是一個“穩”字,絕不搞大水漫灌。

“這兩項共享業務,是交給青橙零售來做,還是青橙科技?”杜青青倒是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順帶問出了問題的關鍵。

無論共享單車,還是共享充電寶,都是線上跟線下緊密結合的產物,兩者缺一不可的那種,跟外賣業務還有所不同。

原則上,青橙零售或者青橙科技,都可以單獨執行,另一方配合。

這就涉及到主導權之爭。

張碩下意識用手指敲擊桌面,也有些頭疼,現在回過頭看,當初決定將青橙科技從青橙零售分離的決定,確實有些草率了。

不能說做錯了。

但至少,分離之後,兩家子公司並沒有發揮出張碩預想的1+1>2的效果,反倒是增加了彼此的溝通成本。

現在又在業務主導權上,即將產生嚴重分歧。

就很頭疼!

“共享充電寶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室內,可以讓青橙零售來做。共享單車主要操作是在手機上,可以交給青橙科技做。”裴衛平主動讓步。

顯而易見。

共享單車的價值要遠在共享充電寶之上。

“我.....”

杜青青欲言又止,心高氣傲的她,其實並不喜歡這樣的施捨。

氣氛就有些尷尬。

“為什麼不一起做呢?”

眼見兩位高管互相推辭,張碩終於是下定了決心。

“一起做?”杜青青就很困惑。

“既然之前將青橙科技從青橙零售分離的做法是欠考慮的,那麼,將錯誤糾正過來便是。”張碩主動攔下責任。

“你的意思是,再合併到一起去?”

杜青青目光閃動,兩家子公司剛分家不到一年,好不容易有了各自的“生活”,現在又要被強行撮合到一起過日子。

怎麼想,都很彆扭。

“當然不是簡單的合併。”

張碩笑著搖頭,“即便是糾偏,那也是要向前看,而不是回到原點。我的想法是,以青橙零售、青橙科技為核心,組建青橙集團。再以青橙集團的名義,開展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業務。你們覺得怎麼樣?”

這樣一來,就不存在隸屬於誰的問題了。

“這倒是有點類似事業群的操作。”裴衛平若有所思。

“就是事業群。”張碩也是當場給予認證,“新組建的青橙集團,可以視為萌芽集團下屬的新零售以及本地生活服務事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