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最瞭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敵人。”

論對萌芽的研究。

無論礽魚,還是陸建,都要遠勝網際網路行業的其他高管。

因為他們都跟萌芽交過手,而且也都在萌芽手上吃過虧,彼此又是全面競爭的關係,研究得自然比旁人要更深入一些。

“青橙科技不補貼,那就輸定了啊。”段軒表示無法理解。

“可如果從一開始,青橙科技就沒想過要在外賣這一塊,跟我們分出個輸贏勝負呢?”陸建的思維卻是變得越來越清晰。

他試著將自己代入到張碩的思維模式中去。

印象中。

萌芽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雖然在營銷上舍得花大價錢投入,比如薇信的兩次經典營銷案例,前後砸了好幾億。

但從未見萌芽做無畏的燒錢舉動。

哪怕是跟咪聊在春節期間的競爭,也都是各玩各的。

而且人家也確實玩出了水平。

“這更不現實了,青橙科技的主營業務不就是外賣嗎?濱海城又是青橙科技的大本營,丟了濱海城,那青橙科技還有什麼存在意義?”段軒問。

“問的好!”

陸建神采奕奕,“你可知道,青橙科技跟青橙零售之間的淵源?”

“不太瞭解。”

這可把段軒給問住了,他是上個月才被派來濱海城主持工作的。

別說什麼淵源了,就是對青橙科技這家公司,段軒也是一知半解,因為青橙科技對外披露的資訊非常有限。

“那我就跟你說說。”

陸建卻是來了興致,“據說,萌芽的第一筆投資就是青橙零售,彼時的青橙零售,本質上就是一家便利店。

“是在萌芽海量資金的支援下,青橙零售才走上快速擴張之路,短短半年時間,就在濱海城發展到近百家門店,幾乎覆蓋了濱海城主要的商業區。

“不難發現,萌芽集團對青橙零售的定位就是新零售,業務核心也都是圍繞青橙小築展開的,為此,甚至不惜重資產下注。”

對萌芽這個競爭對手,陸建還真是沒少做功課,“至於說青橙科技,其實是去年年底才從青橙零售分離出來的。”

“恕我愚鈍,可我還是沒聽明白,這裡面有什麼內在的邏輯關係?”

段軒仍是一臉懵圈。

“就算青橙科技是從青橙零售孵化出來的,但畢竟已經獨立運營了,而且又都隸屬於萌芽集團。沒可能說,青橙零售會背刺青橙科技吧?”

“當然不至於。”

陸建笑著搖頭,“別看張碩年輕,他對萌芽的掌控是很徹底的,絕不可能容忍子公司之間亂來。青橙零售敢這麼做,肯定是事先獲得張碩首肯的。”

即便是作為對手,也不妨礙陸建給予張碩基本的尊重。

以萌芽如今的規模跟成就,任何在言語或者行動上輕視張碩的人,都只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不會贏得任何的掌聲。

“我的意思是,或者,在萌芽集團的內部序列中,青橙科技的地位,其實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重要。”陸建補充說。

“願聞其詳!”

段軒儀態放得是越來越低。

“如果,青橙科技,只是作為青橙零售線上平臺而存在呢?”

陸建終於是丟擲他的核心猜想。

“或許,我們從一開始就進入了一個思維誤區,總是下意識地認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前景與潛力,要遠勝過零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