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瞄準海外新巨頭,萌芽人事再調整!(第2/4頁)
章節報錯
毫無疑問,梁崧將接替林正東,升任稻穗集團總裁一職。
梁崧也有這個能力,不僅帶領團隊,成功突破了28奈米先進製程技術,眼下對14奈米先進製程的研發,也都已經進入關鍵階段。
有望實現又一次的跨越。
因此,梁崧升任稻穗集團總裁,將不存在任何的異議與阻礙。
同樣是水到渠成。
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因為稻穗集團有梁崧的存在,可以完成總裁職位的順利交接,才給了林正東從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機會。
………
宣佈完新的人事任命,張碩拿起一份調查報告。
“這是投資併購部提交的,關於華夏現代農業的行業調查報告。遺憾的是,透過這份報告,我絲毫看不到,有在華夏進行大規模投資現代農業的契機。”
為啥呢?
因為華夏的農業公司,國家隊自不用多說什麼,民企中有名的也就是希望、振邦之類的巨頭,不是養豬的,就是賣飼料的。
又或者是奶業巨頭。
這類民企技術含量低且不說,關鍵是股權集中度非常之高,八成以上的股權都掌握在創始人家族的手裡,並不會接受外部投資。
更遑論說是被萌芽收購了。
當然萌芽也沒有興趣收購這類公司就是,以萌芽的格局跟追求,真要是想進入現代農業板塊,瞄準的基本就是海外巨頭。
尤其是要在現代育種領域取得一些新的突破,彌補華夏在這一塊的短板。
育種本身就是海外巨頭壟斷的重災區。
放眼全球,種業跟農業化工的集中度也非常之高,幾乎就被杜幫、陶氏化學、仙正達、蒙山都、拜爾等幾家巨頭壟斷。
除了這些超級巨頭,任何的農業公司都將被碾得稀碎。
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而最為可怖的是,就這麼幾家全球巨頭,都還在互相兼併當中。
原時空15年12月,杜幫和陶氏化學達成了高達一千三百億美刀的併購交易。16年5月,拜爾宣佈以六百三十億美刀的價格,收購蒙山都。
因此,留給萌芽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原時空為了保住華夏農業的地位,17年,華夏忠化集團以四百六十五億美刀的價格收購仙正達,趕上了群雄逐鹿的最後一趟末班車。
也由此重塑了全球農業巨頭三足鼎立之格局。
可當時就有人質疑說,為什麼華夏要花費巨資去收購一家外國農業公司,如果把這三千多億資金,投入到科研中,不是更好嗎?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要解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個現狀,那就是——華夏農業雖然已經存在上千年,還擁有世界第三的土地面積,然而卻並非真正的農業強國。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08年長壽的市集上出現了這樣一幕,許多農民在爭相購買一樣東西,那是一種被稱為蔓迪的荷蘭甜椒種子。
這種種子有多貴呢?
一公斤十八萬,沒錯,就是十八萬一公斤。
並且如果要買,還得論顆買。
是不是覺得這好像有點扯淡?但更扯淡的還在後面。
當時長壽百分之八十的蔬菜都是外國品種,而長壽產出的蔬菜數量又佔到了華夏蔬菜總量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