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碩的固有認知中,什麼股市啊,市值之類的,其實都很虛。

以漂亮國股市為例,特溼拉市值破萬億美刀,嚶偉達也一度突破八千億美刀,巔峰時期是播音市值的好幾部,甚至是十幾倍。

可如果要拿播音換特溼拉,估計沒有誰會蠢到這麼幹。

類似的例子在國內也有,比如原時空的林德新能源,巔峰時期市值接近1.5萬億,可當年歸母公司淨利潤也才區區一百五十來億。

完全就不匹配嘛。

說白了,股價很多時候都是非理性的,玩的就是概念,大多數時候都是跟實際經營情況脫節的,變成了純粹的資本遊戲。

因而對於推動公司上市,張碩從來都不熱心。

當然了,這也跟他有系統加持有關,從創業初期就基本沒缺過錢,後續遊戲業務走上正軌之後,就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

也是因著萌芽發展的太過迅勐,張碩身價暴漲的太快,既沒興趣,也不需要透過所謂的市值來評估個人資產,去爭奪什麼首富名號。

很有一點獨孤求敗的意思。

不僅薇創要私有化退市,就是如今仍舊維持上市地位的恆銳製藥,未來時機合適的時候,張碩也是計劃讓恆銳製藥完成私有化的。

當然了,私有化並不代表青檸集團就要百分百控股。

即便是私有化了,以孫陽為首的恆銳製藥的主要股東,仍舊可以持有恆銳製藥的股份,只是不再需要接受上市機構的監管。

也不再需要向投資人負責,過度地追求投資回報。

而是一門心思地搞研發,立足於企業發展的長遠戰略,而不是短期收益。唯有這樣,恆銳製藥未來才能躋身全球製藥行業的巨頭之列。

“好!”

這回點頭應下的,卻是負責集團投資業務的投資總監羅長安。

呂凱晉升為集團總裁之後,集團的投資併購業務就由羅長安一手主抓,包括前期的調查、接洽,甚至是中後期的跟進。

只是在必要的關鍵時候,需要呂凱出馬,起個一錘定音的作用。

類似之前的張碩。

當然呂凱也不是吃乾飯的,藉著收購醫療器械公司的話題,順勢說道:“董事長,投資併購部也鎖定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還是濱海城本地的。”

“哦,說說看?”

以薇創的體量,還真就未必能完全滿足青檸集團的胃口。

“是這樣的。”

呂凱笑著開啟PPT,介紹說道:“這家公司叫邁銳醫療,創立於91年,並於06年在漂亮國上市,成為華夏首家在漂亮國上市的醫療裝置企業。”

可以發現,老牌醫療公司基本都成立於八九十年代。

“邁銳主營業務,覆蓋生命資訊與支援、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醫療器械領域,並逐步拓展至動物醫療、微創外科、骨科耗材等領域。”

“在生命資訊與支援領域,主要產品包括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呼吸機、心電圖機、手術床、手術燈、吊塔吊橋、輸注泵、以及手術室/重症監護室整體解決方案等一系列用於生命資訊監測與支援的儀器和解決方案的組合,以及包括外科腔鏡攝像系統、冷光源、氣腹機、光學內窺鏡、微創手術器械及手術耗材等產品在內的微創外科系列產品。”

“在體外診斷領域,主要為實驗室、診所和醫院提供一系列全自動及半自動的體外診斷產品,主要包括血液細胞分析儀、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凝血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微生物診斷系統等及相關試劑,透過人體樣本的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資訊。”

“在醫學影像領域,主要產品包括超聲診斷系統、數字X 射線成像系統和 PACS。在超聲診斷系統領域,為醫院、診所、影像中心等提供從高階覆蓋到低端的全系列超聲診斷系統,以及逐步細分應用於放射、婦產、介入、急診、麻醉、重症、肝纖等不同臨床專業的專用解決方案。在數字X 射線成像領域,主要為放射科、ICU、急診科提供包括移動式、雙立柱式和懸吊式在內的多種數字化成像解決方案。”

“可以說,邁銳乃是華夏醫療器械生產的龍頭企業。”

“這麼厲害?”

張碩眉頭微微上揚,實在是沒想到,濱海城還有這麼一個巨無霸。

“我調查過邁銳的發家史,自打06年赴漂亮國上市之後,就開啟了瘋狂的併購之旅,透過併購海內外相關企業,來補齊業務上的短板。”

呂凱笑著解釋。

“尤其是在08年,11年,12年,13年,包括今年,都有大手筆的併購。”

在醫療器械企業發展歷程中,併購是基本路徑之一。縱觀全球醫療器械行業龍頭企業,無一例外不是透過併購成長為行業巨無霸的。

甚至可以說,無併購,不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