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星期一。

趁著集團子公司的總裁們都在,張碩親自主持召開了本週的碰頭會,也算是一次難得的線下集團高層會議。

新人,青檸集團總裁孫陽,第一個彙報。

“之前董事長指示,青檸集團下一個目標,是要涉足醫療器械領域,計劃選擇一到兩家,有一定技術實力的醫療器械公司,作為收購物件。”

“我這裡選定了一家,僅供大家討論。”

孫陽表現的很謙虛,簡單的開場白之後,開始展示PPT。

“該公司名叫薇創醫療,總部設在魔都,創立於98年,算是一家在華夏較為領先的高階醫療器械集團。”

“創始人陳博士,本身就是華夏微創醫療器械領域的專家。”

“薇創醫療旗下的業務,主要覆蓋心血管介入產品、骨科醫療器械、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等領域。”

“其中又以心血管介入產品為主要依託,是微創醫療器械領域的佼佼者。”

“薇創10年在香江上市。”

“上市前後的這幾年,也是薇創大跨步發展的幾年,08年成立薇創生命科技,進入糖尿病領域,開啟多元化戰略佈局。”

“09年薇創骨科成立,10年薇創電生理成立,12年成立薇創神通、薇創心脈、薇創手術器材。最近又聽說,薇創醫療又在積極籌劃成立薇創醫療機器人、薇創線上醫療科技等子公司。”

“這步子,邁的有點大吧?”張碩皺眉。

聽了孫陽的介紹,他總算是對薇創這家醫療公司有了一點印象,原時空就是以分拆子公司,打包上市的“葫蘆娃”模式,而備受關注。

除了薇創醫療本身在香江上市,旗下竟然還有五家上市公司。

每家上市公司對應一項主營業務。

問題是,薇創無論是開拓的新業務,還是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大都處在虧損狀態,實際能夠實現盈利的子公司寥寥無幾,全靠母公司輸血。

而母公司又面臨“空心化”的風險。

這也就導致說,薇創雖然有過股市風光時刻,但很快又現出原型。

“是有一點。”

孫陽也不否認,“據我瞭解,陳博士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想要將薇創發展成一個平臺型的醫療器械集團,因而選擇了多元化發展路線。如果僅憑薇創自身的實力,是無法完成多元化戰略的,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

“哦?”

張碩眉頭微挑,聽懂了孫陽的話外之音。

薇創醫療野心很大,但自身實力又不濟,需要藉助外部資本的力量,而青檸集團背靠萌芽這顆大樹,最不缺的就是資本。

兩者倒是能夠一拍即合。

“薇創醫療目前的市值是多少,股權結構又是怎麼樣的?”張碩關心問。

“目前市值大概是65億,股權結構也相對集中,除了市面上的流通股,剩下的主要集中在少數幾位大股東手裡,其中還有一家來自東瀛的投資公司。”

孫陽顯然也是做足了功課的。

“六十五億,倒是不貴!”

張碩難得一次凡爾賽,畢竟,以萌芽集團如今的資金實力,但凡是金額在百億以下的收購,那都只能算是小場面。

而他沒有記錯的話,原時空薇創醫療巔峰時期市值破千億,哪怕是低估時期,也有兩三百億市值。

就這,都還不包括獨立分拆上市的另外五家上市公司。

要知道,這五家分拆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也是一度逼近母公司股價的。創始人陳博士,甚至還喊出過萬億市值的口號。

雖然有點吹牛嗶就是.....

對於薇創未來的股價,也就意味著說,哪怕是站在純粹的財務投資角度,對薇創的收購也是一筆相對划算的買賣。

至少不虧!

“這樣吧,對薇創的收購,我提兩點要求。”

張碩想了下,道:“第一,收購前提,是薇創要從香江私有化退市。第二,務必要確保說,將那家東瀛公司手中的股權全部拿下。”

“如果薇創董事會願意接受這兩個條件,那就可以啟動收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