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網際網路,從來都不缺少新聞。

息壤作業系統的釋出,以及麥粒智慧手錶的橫空出世,固然是吸足了眼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網上議論的焦點。

但也並非就是網際網路的全部。

在這種熱鬧的表象之下,還潛藏著很多其他的新聞。

4月4日。

有人在網上爆料,說乘坐滴答網約車下班回家,遭到網約車司機騷擾。

輿論一時譁然。

4月6日,網上又爆出了薇信聊天記錄,顯示很多網約車司機,在私底下偷拍女乘客,甚至是對女乘客汙言穢語。

再次引爆了輿論。

緊接著,到了4月8日,又有人爆出,某位網路主播假借網約車司機的身份,偷拍上下班的空姐,還進行了現場直播。

性質極為惡劣!!!

有關部門注意到相關輿情,及時介入,很快將該男主播請去調查。

可輿論卻還在持續醱酵,網約車行業接二連三爆出的醜聞,無疑是給正處在高光時刻的網約車行業,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

消費者這才意識到,缺乏監管的網約車司機,到底有多麼的肆無忌憚。

“太嚇人了,平臺根本就不審查的嗎?”

“審查?我一朋友就是開網約車的,說提交資料就能過。”

“網約車司機唯一的門檻,就是要有一輛車。”

“這哪是什麼司機,根本就是一群畜生。”

“沒辦法,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這不對吧?沒記錯的話,青橙打車早在去年年底,就對註冊的網約車司機進行了一輪嚴格審查,滴答、快滴為什麼不可以?”

“說到底,還是平臺監管失職。”

“這不正印證了萌王之前說的?像滴答、快滴這種搞激進式燒錢營銷,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就差不擇手段了。出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所以說,想薅資本的羊毛可沒那麼簡單,分分鐘就可能被反噬。”

“你以為你站在第二層,其實資本已經站在了第五層。”

“有關部門,難道就不管管嗎?”也有人呼籲。

“管?呵呵,前段時間,羊城約談各家打車公司,當時網上的輿論是怎麼樣的?那可是一邊倒地站在打車公司一方。”

“好吧,這確實是很諷刺!!!”

“現在就看,滴答、快滴會做何反應了。”

經歷了長達三個月的瘋狂補貼大戰,如今的華夏網約車市場,基本就是滴答、快滴兩家並列的天下,前者佔五成,後者佔四成。

剩下的不到一成,才是青橙打車。

至於其他的網約車公司,已經在一輪又一輪的補貼大戰中被耗死,要麼破產倒閉,退出歷史舞臺,要麼就是被滴答、快滴給收購了。

因此。

僅從結果上看,滴答、快滴的在這一場補貼大戰,還是卓有成效的,至少實現了對網約車市場的佔領。

也正因為此,出事的網約車司機,基本不是滴答的,就是快滴的。

沒跑了!!!

滴答、快滴兩家公司的公關部門,反應倒也不慢,事情發生之後,很快就釋出公告,稱將加強對旗下網約車司機註冊資料的審查。

“都這種時候了,都還不忘玩弄文字遊戲。”

張碩看到相關新聞時,只是好笑搖頭,眼中滿是不屑跟鄙夷。

注意。

兩家公司說的是審查註冊資料,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