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聯席會議結束之後,張碩又將呂凱單獨叫到辦公室,笑著問:“萌芽金融控股,這次計劃增加多少註冊資金?”

“三十億吧,將註冊資金增加至六十億,放貸規模就可以翻一番,應該夠用了。”

剛才在會上,呂凱雖然胃口大開,但到了具體的決策層面,還是很穩的,並沒有真的獅子大開口。以萌芽集團如今的資金實力,三十億也確實不算多。

“需不需要一步到位,將註冊資金幹到一百億?”張碩就笑。

“這樣當然最好了。”

呂凱這下可就不謙虛了,“增加註冊資金,還可以勻出一部分資金,用於申請或者以收購的方式,獲得基金、證券、保險、商業理賠等金融牌照,進一步完善萌芽金融控股的商業版圖。”

“那就這麼說定了,直接向萌芽金融控股注資七十億。”

張碩也是財大氣粗,“但有一點,我建議,對萌芽金融控股進行一次更名,去掉萌芽二字,以便於更獨立的運作。”

在萌芽金融控股之前,除了已經取締的萌芽置業,萌芽集團旗下,還沒有哪家獨立運營的子公司掛著“萌芽”名號。

這也便於下屬子公司獨立運營,分拆上市。

而且也不會影響到“萌芽”的品牌價值,更有利於萌芽集團,今後逐漸向資產管理型的控股集團轉型。

對萌芽金融控股更名,等於也是設下一道防火牆。

“那不如,乾脆將萌芽金融控股更名為薇眾集團?本身薇眾銀行,就是萌芽金融控股線下的最大平臺,品牌上也很契合。”

呂凱心更大,不僅要去掉萌芽二字,直接就改頭換面,連金融二字都給去掉,繼而強調薇眾集團的集團屬性。

這一波操作,很像原時空的黑蟻。

“可以!”

張碩也覺得,呂凱的這個建議很不錯。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討論完薇眾集團的問題,呂凱主動提起另外一件事,“董事長,關於您剛才指出的投資回報問題,我有一點想法。”

“這麼快就有想法了?”張碩似笑非笑。

“也不算是臨時起意,對於投資回報的問題,我其實也一直有思考,總的原則就是,設定一個投資退出機制。”

“接著講。”

張碩果然來了興趣。

“具體來說,就是先對投資標的做一個分類,不同型別的投資標的,設定不同的投資年限以及退出條件。”

投資機構想要退出被投資的公司,方式有很多種。

最優的,也是收益最大的退出方式,當然就是促成被投資公司IPO上市,等到公司上市之後,透過拋售手裡持有的股票獲得高額收益。

因此,IPO退出是投資人最喜歡的退出方式。

除了IPO,其他還有新三板上市、借殼上市等。

道理都差不多。

除了上市,如果被投資的公司被其他公司看中、併購,那麼,投資機構也可也趁著併購的機會退出。

同樣能夠獲得不菲的收益。

除了上市、併購,投資機構還想退出,那就只能是寄希望於被投資公司的管理層回購,或者將持有的股權轉讓給其他投資機構。

就是在操作上會很麻煩,而且收益也沒有上市那麼高。

但不管怎麼說。

只要被投資的公司,發展的比接受投資之前要好,就有機會退出。

相反,如果被投資的公司,比接受投資之前表現的還要糟糕,那幾乎就等於是宣判投資失敗,只能是以清算的方式退出,儘可能地止損。

清算退出雖然是投資機構最不樂意接受的,但是在投資圈,卻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退出方式,所以才說投資就是押寶。

投資一百家,能有三五家成功,就算是眼光不錯了。

如果能夠在上千家投資目標中,幸運押寶到阿狸、騰達、字元跳躍、無疆科技這樣的超級獨角獸,那就是撿到寶了。

一把就能贏回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