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組織架構再調整,風雷基金趁勢崛起,對標猩紅資本!(第1/5頁)
章節報錯
兩千億的利潤,萌芽賬上卻只有區區兩百億。
如果再算上145億的銀行貸款,110億的公司債,以及84億的海外貸款,等於是說,萌芽賺到的兩千億利潤全都砸到新業務的拓展上。
沒有創造一分錢的分紅。
也正是這種極限花錢的戰略與氣魄,才造就瞭如今的萌芽集團。
至於說系統獎勵的150億個人資金,張碩準備全部委託給風雷基金運作,他個人已經不再需要額外花錢。
簽完撥款申請,張碩來到隔壁小會議室。
主持碰頭會的已經從呂凱,換成了再次接任輪值總裁一職的鹿琦。
公正地說,經過一輪輪替之後,兩名輪值總裁呂凱跟鹿琦,相比之下,呂凱在輪值總裁任上,似乎要乾的比鹿琦好一些。
又或者說,是呂凱更受到張碩的信任。
當然,這也跟兩人的工作分工有關。
鹿琦主管萌芽集團網際網路業務,攤子確實鋪的很大,下轄青橙集團、青禾科技、青鳥互娛、青雲資料以及拼夕夕集團。
隨便拎出一個,放在華夏網際網路圈子裡,都是明顯一般的存在。
問題是。
青橙集團、青雲資料已經獨立運營,青禾科技、青鳥互娛的商業模式又都非常成熟,趙曉虎、曹嚴華兩位總裁基本就能掌控大局。
即便是成立不久的拼夕夕集團,也同樣的山高路遠。
等於是說,鹿琦這個主管集團網際網路業務的副總裁,最多也就是起個居中調節作用,很難再提出什麼新的發展戰略。
更何況說。
最近一年,萌芽集團的戰略重心,也在加速從網際網路業務轉向高階製造業,鹿琦能夠發揮的空間就越發狹窄了。
呂凱不一樣。
作為萌芽集團主管投融資、金融業務的副總裁,萌芽旗下任何一家子公司的融資、上市,包括對外投資,都需要他牽頭負責。
時刻都處在萌芽集團的決策中樞。
因此,但凡涉及到萌芽集團的重大投融資決策,張碩都會徵求呂凱的專業意見,也就造成呂凱比鹿琦更受張碩這個大老闆器重的“假象”。
事實上,在張碩心中,呂凱、鹿琦兩人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只是分管的業務不同罷了。
但事實就是,同樣是作為輪值總裁,呂凱、鹿琦兩人在集團的地位出現了一定的失衡,在集團內部也引發了一些討論。
鑑於此。
張碩準備在集團組織架構上,再做一次調整跟最佳化。
“伴隨著集團業務規模、業務形式的急劇擴張,子公司跟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調,以及跨部門的業務協調,都已經變得越來越龐雜。”
“單靠負責某一塊業務的副總裁來對點管理,已經是力不從心。”
在調整組織架構之前,張碩先丟擲了一個論斷。
對於這一點,呂凱、鹿琦、顧銘章三位副總裁是最深有體會的,尤其是顧銘章,又要兼顧集團製造業全域性,又要管理麥粒集團。
過去一年,可謂是最為忙碌的一位集團高管。
最關鍵的是,顧銘章兼管稻穗集團、芒果集團的時候,也就是聽取稻穗集團總裁林正東、芒果集團總裁唐享兩人的彙報。
中間缺乏執行部門。
“鑑於此,我決定,在集團總部層面,新增三個業務部門,輔佐副總裁,來完成跨公司、跨部門,甚至是跨業務的協調工作。”
“新增的三個業務部門,分別是智慧製造與服務事業部,網際網路事業部,以及投融資與金融服務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