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遭同行抵制?且看萌芽騷操作!(第2/6頁)
章節報錯
也就意味著說。
星雲科技還有追趕的機會,至少不讓太空探索公司專美於前。
到了20年之後,在全球範圍之內,不僅是太空探索公司,其他諸如亞麻孫、叄星、播音等海外巨頭,也都紛紛提出了各自的星座計劃。
商業航天在全球範圍內,都將迎來一波資本熱潮。
越早下場,越有機會。
“想要實現這個願景,除了對衛星本身的研發,還要配合商業火箭的研發,以可靠、快速響應、低成本、小型化等特性為發展定位商業火箭,後續還包括對商業航天發射基地的建設等等。”
商業航天跟非商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可以說,萌芽想要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在眼下行業還是一片空白的情況之下,從發射基地到火箭再到衛星,全都得自個兒來。
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
“如果是這樣,那投資可就是個無底洞。”呂凱還是有些發怵。
“就像你剛才說的,先把公司框架搭設起來,聘請一些技術大拿,先進行前期的技術論證。之後的事情,之後再說,未必就有想象的那麼可怕。”
事實也是如此。
航天領域其實是出了名的低成本、高產出,原時空,華夏21年全年的航天預算也就在一千億上下,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般恐怖。
跟晶片產業的吸金程度,那更是沒法比。
張碩準備進入商業航天領域,本質上也是想要以星雲科技為平臺,將萌芽賺到的利潤,合情合理地向想航天研發領域傾斜一部分。
有時候,撒幣也是個技術活。
“明白了。”
見大老闆態度堅決,呂凱也就不再反對,這畢竟會是一項長期投入,未來到底會走到哪一步,現在誰也無法預測。
而以萌芽如今的規模,拿出十幾個億在商業航天領域試水。
也完全能夠承擔得起失敗的風險。
而一旦取得成功,那萌芽真就有望藉此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高風險,高回報。
看上去有點賭徒心理,但有大老闆的高瞻遠矚,呂凱一下就信心十足。
這就是張碩的魅力了。
“還有一點,星雲科技的技術負責人,最好是從漂亮國挖人,找那種在漂亮國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華夏頂尖學者,高薪挖回來。”張碩特意囑咐。
他可不敢去挖華夏隊的牆腳。
星雲科技存在的另外一重意義,就是用高薪吸引那些“流落”在海外的華夏理工科學者,重新回到華夏工作,而不是給敵人添磚加瓦。
沃土研究院、麥粒集團、稻穗集團、芒果集團等,都在扮演類似角色。
“明白!”
呂凱自然也是深諳其中的利害關係。
………
談完商業航天的事情,副總裁鹿琦提起一件事。
“董事長,最近因著個人資訊蒐集以及資料安全方面的輿情持續發酵,據青禾科技方面反饋,已經有一些中小型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停止使用辦公軟體飛訊,以示抗議。私底下甚至還有公司在倡議,說要抵制青雲資料提供的雲服務。”
這就是萌芽破壞行業潛規則,跟全行業為敵的後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