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員工持股計劃啟動,半導體產業佈局加速!(第2/5頁)
章節報錯
理由也很簡單,作為員工持股的試水之“作”,首先要是萌芽系的非核心業務,其次要有未來上市的計劃。
能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的子公司,目前也就只有青橙集團。
青橙集團經歷了三輪融資之後,未來兩三年之內,可能就要推動上市,萌芽集團也並不謀求對青橙集團的絕對控制權。
因而是最合適的股權激勵物件。
未來,像拼夕夕集團之類的公司,也可以作為股權激勵物件。
“按照董事長的指示,第一期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準備拿出青橙集團15%的股份,以千億估值的內部價格,開放給滿足條件的員工自願認購。”
青橙集團c輪融資估值已經高達1100億,千億估值絕對是內部價了。
屬於買了就賺了的那種。
青橙集團的全部股份將被設定為一千萬股,員工內部認購價,每股一萬塊,可認購股數上限由工作年限、職級、績效等綜合評定。
此次拿出的青橙集團15%的股份,合計就是一百五十萬股。
萌芽系的總員工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即便是拋開電子廠工人、外賣小哥這些不在第一批員工持股計劃中的員工,總算也已經超過十萬。
平均每人只能認購十五股。
當然真正實施的時候,肯定不是平均持股,而是職級越高,可認購的股數就越多,到了最底層的員工,很可能也就只能認購一股。
“認購的話,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呂凱笑著問。
“基礎條件,是要在萌芽系工作滿三年,同時管理崗位職級不低於m1級,技術崗位職級不低於p3級。”
也就是說。
萌芽的這次股權激勵,並非全員持股,而是隻針對核心骨幹人才。
這也是行業通用做法。
就像電子廠工人、外賣小哥等,人都不確定能不能在萌芽系幹滿三年,對他們來說,相比股權激勵什麼的,高工資、高福利才是最實惠的。
股權激勵本身,也是為了留足優秀人才。
“呃,這個……”
一干高管面面相覷,嚴格來講,這個條件並不算苛刻,奈何萌芽實在是太過特殊,攏共成立也才三年。
眼下滿足條件的,估計也就是被萌芽資本收購的第一家青橙小築的員工,就連青鳥互娛老員工都要到月底才能達標。
而像呂凱、顧銘章、蔡菲娟這些後續加入的高管,那就更沒戲了。
真要這樣。
那這次的股權激勵計劃,就會顯得沒有太大意義。
“對於沒有達到工作年限,但是符合職級標準的優秀員工,集團將採取期權激勵的方式。”蔣悅趕緊解釋。
比如說剛剛入職的財務總監蔡菲娟,人資會設定一個kpi績效,三年之後,只要蔡菲娟還繼續留在萌芽上班,且績效考核合格。
那麼屆時,蔡菲娟就仍將可以用相同的價格,獲得相應的股權激勵。
所謂相同的價格,就是現在承諾的一萬塊一股。
要知道,最保守估計,三年之後,青橙集團的估值至少會飆升到兩千億,等於是蔡菲娟只要績效考核達標,立即就能獲得兩倍投資收益。
原時空黴團市值一度接近八千億。
而以青橙集團的巨大潛力,作為黴團+滴答的結合體,上市之後,市值突破一萬億,都是可以預料的事情。
也就是超過十倍的投資回報。
&n1、p3級及以上的骨幹員工,實際可獲得股權激勵的物件,將會被一下縮減到一萬人以內。
平均每人可認購一百五十股。
&n10的職級,預計可獲得八百股的認購權,如果悉數認購,那麼等到七八年之後,就是妥妥的億萬富婆了。
絕對划算,也絕對的有誘惑力!
透過實施這次的股權激勵計劃,加上其他一些限制條件,比如說獲得股權激勵之後的三年之內不準轉讓,基本可確保萌芽系未來五年的內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