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風口上,但凡有點質地的公司、企業,或者專案,都已經被各路資金、各路資本炒作到了估值的頂峰,甚至是估值泡沫階段。

投資市場中,有一句話。

叫做一致的預期,通常很難產生什麼超額的投資回報。

我認為,往往過於一致的預期,不但不能產生超額的投資回報,反而還有可能使我們陷入極大的投資風險之中。

‘智慧手機產業鏈’和‘移動網際網路’這兩大核心主線領域之中。

咱們A股之中上市的企業,多少是有些良莠不齊的。

在其估值沒有得到熊市的充分消化,且前面連續兩三年時間,市場都是圍繞著這兩大主線在連番炒作的情況下。

我覺得這兩大主線,暫時是很難走出持續獨立行情的。

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這兩大主線領域的籌碼結構,就目前來說,依然還是十分混亂的。

就是由於大家都知道這兩大主線,是未來確定性較高的風口,所以暫時被套在這兩大主線領域的資金群體,是絕對不會輕易割肉的。

然而,他們不割肉離場。

就一直會被這兩大主線的行情持續上行,形成明顯的壓制局面。

導致這兩大主線在沒有明顯估值優勢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多少主力資金,或者說活躍的短線資金群體,聚集進來抬轎。

這也是為何這兩大主線,明明是未來的風口,有著各種強硬的邏輯和預期存在。

然而,最近半年時間,乃至一年的時間裡,卻持續跑輸大盤,除了獨立的‘網際網路金融’板塊外,沒有任何超額的投資收益產生。

既然‘大消費’、‘有色週期’、‘石油化工’、‘煤炭’、‘移動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產業鏈’……這些所謂相對低位主線,都有其知名的投資邏輯缺陷存在,無法真正讓資金毫無顧忌地向上拉盤。

那麼,又何以覺得這幾大核心主線,能夠支撐大盤走強。

完成對於‘大金融’、‘大基建’、‘軍工’、‘次新股’、‘影視傳媒’等具備核心投資邏輯的一眾主線行情的替代呢?

所以說……

我認為,所謂的市場主線‘高低切換’邏輯。

實質上就是一個偽命題。

這是各大主線,在邏輯上優劣之分,以及相應的邏輯缺陷問題。

再者,咱們從單純的指數權重,主線個股市值體量方向來分析,缺失了‘大金融’、‘大基建’這兩大核心主線。

其餘的主線,論起市值體量,也很難徹底帶動大盤啊。

可以這麼說……

滬指想要上4000點,那就不可能缺得了‘大金融’、‘大基建’兩大權重主線的主攻。

換句話說,也就是在‘大金融’、‘大基建’兩大核心主線調整沒有結束之前,沒有能夠重新凝聚市場投資情緒和炒作情緒之前,滬指很難繼續向上突破,去觸碰4000點這一線的空間。

而既然滬指在短期內,無法上去,只能下行調整。

那麼,‘大消費’、‘有色週期’、‘石油化工’、‘煤炭’、‘智慧手機產業鏈’、‘移動網際網路’這些所謂的低位主線概念,在基礎的投資邏輯缺陷下,帶動不了大盤,撐不住大盤在這個位置的調整,自然也就很難獨善其身了。

多半,在短暫的情緒反攻,卻無法帶動整個市場盤面下。

也會隨著‘大金融’、‘大基建’、‘軍工’等一眾核心主線的調整,繼續回撥尋底,直到遇到更為堅固的支撐,以及更為強勁的承接盤和抄底盤。

也就是說……

我認為市場接下來,在短期內,多半會出現一陣普跌的局面。

在‘大金融’、‘大基建’、‘軍工’幾大核心主線沒有調整到位之前,咱們也沒有必要跟著市場中的許多自認為聰明的資金,或者說大家普遍的預期,去做什麼‘高低切換’的投資策略轉變和相應的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