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投資的本質,就是投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夜,在蔣維平的主持下,集團內部臨時會議進行到深夜11點,而在這期間,劉薇透過遠端影片參與。
最終,在綜合考慮集團利益,以及大家提出的意見後。
第二日,蔣維平拿定主意,在秘書的安排下,起程前往禹杭,準備與蘇禹會面。
而在此期間,蘇禹也召集了公司風險投資部的梁斌、何倩,討論了一遍關於對‘天啟鋰業’的投資事宜。
“蘇總……”
在蘇禹初步講解完兩種投資方案之後,何倩忍不住說道:“天啟鋰業不過十幾億的資產規模,近幾年,一直在盈虧線上打轉,市值也不到30億,你這一下答應他們30億的投資額度,是不是太多了?憑想象他們也不可能讓出控制權,而且就算讓出控制權……我們收購這樣一家企業來說,也沒有任何實質的用處。”
“再說‘泰利森’……”
“資源類企業,在週期反轉的時候,確實有非常大的業績爆發潛力。”
“然而,這依舊改變不了‘週期’的本質,就拿國內的煤炭企業來說,這一年過得有多慘,蘇總應該是明白的。”
“我們豪賭進‘天啟鋰業’這個局裡。”
“未來有可能大賺,但也極大機率會鉅虧,畢竟週期的頂和底,沒人能猜得到。”
“確實,‘鋰’這東西,當前隨著技術跟進,用途在擴大,需求也在緩慢遞增,然而要進入全面的爆發時期,也就是你所說的鋰礦資源爭奪,鋰資源非常緊俏,全球需求遠大於供給的情況,還是非常遙遠的。”
“資源儲備,話語權爭奪。”
“那應該是國家考慮的事情,而我們作為投資機構。”
“首要的考慮條件,還是投資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投資專案的盈利可能。”
“我也覺得,30億的額度投資,過於激進了。”在何倩的反對中,梁斌思考了一會,也應和道,“蘇總,咱們公司在‘禹航1號’基金淨值除權後,共計回籠的現金流,也就30多億,總不能一把全部賭在‘天啟鋰業’這一個專案上吧?”
“還有,你對‘天啟鋰業’的未來……是不是太樂觀了?”
“這家公司10年登陸中小板之後,3年多的時間,無論營收規模,還是淨利潤,都增長緩慢,唯一可以值得稱道的,就是他們的利潤率曲線還算漂亮,呈現出持續提升的態勢,表明著他們集團內部的成本控制,一直在下降,但這樣的優點,對比兩市近2000家上市公司,明顯還是不夠看的。”
“至於整體行業的未來……”
“當前階段,無論國內、國外投資機構,對這一塊的未來發展,判斷都是比較朦朧的,鮮少有機構強烈看好,並大規模介入‘鋰資源’、‘鋰電池’的這個領域。”
蘇禹見倆人都比較反對自己豪賭‘天啟鋰業’這個專案,笑了笑,也沒生氣,回道:“作為投資機構,首要考慮條件,確實是投資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投資專案的盈利可能,然而……在這個前提條件下的本質,也就是投資的真諦,還是投人。”
“打個比方……”
蘇禹微笑地道:“站在半年前的時間節點,誰能想到我們‘禹航投資’,能走到現在的這個資管規模,能有現在的盈利業績?”
“這對於天啟鋰業,也是一樣。”
“你們只研究了天啟鋰業這家公司當前的財務資料、現狀,五年內的發展狀況。”
“但並沒有仔細去研究執掌天啟鋰業這家集團的舵手,沒有去研究蔣維平這個人,沒有去想天啟鋰業為何要豪賭收購‘泰利森’,乃至不惜一切,大額舉債,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吃得消,都要完成這筆海外收購。”
“你們仔細看一下天啟鋰業的近幾年經營資料。”
“它的淨利潤率回升,是在什麼時候?這家企業的內部成本控制,為何要明顯比同類企業要低?”
“還有,它最大的成本支出,是在哪裡?”
“前景,市場需求的擴張,週期的爆發,這些因素,的確重要,但我們投資企業,最最核心的一點,還是人。”
“畢竟,企業是由人來經營、管理的。”
“同樣的行業,同樣的賽道上,經營、管理能力的不同,最終企業發展的結果,也是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