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機鋒與結仇(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次召開會議的是我,我有意展開一場武道大會,彙集神州三國、域外他族的諸多武者,角逐天下第一強人。”東方不敗緊接著說話,她對皇帝有著最基本的尊重,但也僅限於最基本的。
所以在皇帝說話之後,東方不敗也就立刻跟著表達自己的意思。
她是任何場合都要話事的那種人,別說在場她的境界算是最強唯二,就算真有什麼陸地神仙、人間佛魔在場,東方不敗也是致力於要說得上話,不能讓人忽視。
這在很多人看來沒有意義的面子之爭,卻是她一生最看重的東西,這是她生命的意義所在,是她那個如此威風的名字之關鍵,既然是號稱東方不敗,又怎麼能失卻這份威風?
“天下第一強人?”
這名頭令到在場眾人都震了一震。
他們原以為,東方不敗這個名字,已經足夠囂張、狂妄、霸道,但未曾想到東方不敗要的似乎已不只是在東方,更遑論不敗,他志在天下,還要無敵。
眼看眾人目光詫異,東方不敗只微微一笑,這一笑便不只嬌憨,還有些皇圖霸業談笑間的意味了,“諸位莫要以為,是本座狂妄自大,妄圖以一己之力挑戰天下高手。或許其中有些這點意思,但既然邀請武當皇家共商大事,本座也不會自私自利,令兩方為私慾買單。”
皇帝問道,“所以東方教主的意思是,此事與我們兩方也有干係?”
“沒錯,正是如此。”東方不敗傲然道,“難道兩位真的認為,我們大明遠離紛爭、風平浪靜的日子,可穩坐江山、持久長存不成?這是大錯特錯,天下皆在鉅變,此變來自大唐女帝,來自大宋諸雄,來自域外異族,我大明豈可能逃得開避得過?”
在場一片寂靜,皆是深思。
的確,和大宋、大唐比起來,大明是安逸了許久許久。因它有著大唐大宋都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那就是在朝堂一統、別無二心之餘,江湖上的正邪兩道也同樣統合在一個聲音之下,更可怕的是江湖和朝堂的統治者又有某種默契。
在這種默契下,鐵律似的規則便建立了,於是成就了個一板一眼、風平浪靜的大明。
雲飛揚也好,皇帝也罷,包括一個朱無視,也都早早習慣了這種規則。他們無法想象,在超越這種規則之後,大明會走向何種方向,是如同大宋般的明裡混戰、群雄割據,還是如大唐般的強行耦合、暗流湧動?
皇帝立刻道,“教主可否說得再明白一些。”
東方不敗自然不知道巨神李忘的事情,但自與李忘塵相遇,又有玉羅剎的溝通,她漸漸預感到大事將至,必須提早準備。
“近幾年來,關七戰青龍,諸葛死而元限瘋,趙佶退位支援抵抗外敵,大宋被鬧得天翻地覆,卻也力量齊整起來,漸漸有否極泰來之氣象;而另一邊,大唐本來深陷於諸多門閥勢力,但武瞾得了個了不得的助手之後,施展出雷霆手段,一掃此前焦灼局勢,現在的大唐便也有昔日太宗皇帝的氣象了。”東方不敗侃侃而談,一點也不像是個十來歲的少女,“諸位看來,這幾年發生的大事,出現的高手,豈非是過去十數年、數十年都未有的?須知天下大勢,向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依我看來,是時候做好準備了。”
眾人聞言,都是一驚,但細細思索,覺得東方不敗稚嫩嗓音背後隱藏的,並非沒有道理。
就連朱無視也暗自慚愧,他自然不是短視之輩,而是有著坐一隅而觀天下的雄心,是以也與大唐、大宋內部的諸多人物,有所關聯,彼此合作,甚至連青龍會也與他算有一手,天下各大勢力,他朱無視都或多或少有過聯絡。
但這些諸多伏筆計劃,卻不如東方不敗,有著一種橫掃天下、澄清玉宇的大氣魄,居然敢公然舉辦武道大會,尋找所謂天下第一強人。
如此決心,如此勇氣,就算朱無視屢次被這小女娃娃譏諷嘲弄,也不由佩服起她來。
——朱無視一向不是個小心眼的人,他面對比自己更有優點的人,就是懷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當年面對不敗頑童古三通如是,現在面對東方不敗亦如是。
——說起來,這兩個人的外號,都有“不敗”二字。
——但不敗頑童已敗在我手,東方不敗又能如何?
朱無視一個念頭電閃而起,閃爍不知道多少計劃,陰毒狠辣,欲求將東方不敗置於死地。佩服歸佩服、學習歸學習,該打殺還是要打殺,這反而是一種對敵手的敬意。
他這邊念頭之多,別人可不知道,於是皇帝又問,“如此局勢,的確迫人得緊。但這和武道大會有何關係?”
東方不敗笑道,“嘿,這可不是我的提議,而是個傻瓜的意思——李傻瓜說話!”
李忘塵趕緊接過話茬,在場眾人都往他這邊看過來,“在下游歷三國,眼見諸多戰爭,弄得百姓凋敝,這才想出如此一個點子。既然戰爭不可避免,不如主動將其推動,反而能夠將其危害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以武道大會替代諸國戰爭,將大唐、大宋、大明以及域外異族都牽扯進來,彼此協定,以武者的生死代替權柄的交換,令百姓的性命可免於危害,是我心中一件大功德。”
他說話起來,言辭十分誠懇,因為這本就是他內心所想。
想要聚集高手對抗李忘,用什麼法子也好,未必需要什麼武道大會。但事後必然令高手死傷慘重,到時候諸國之間彼此制衡的權力關係也將徹底崩壞,如果不加以干預,立刻就要產生偌大戰爭,令到生靈塗炭。
李忘塵實在不願見到那一幕發生,於是苦思冥想,想到了一石二鳥的辦法。
武道大會,本質上是集結高手對抗李忘,亦披著個免於戰爭的外殼皮囊,兩者皆合李忘塵的心意。而事實上李忘塵也早就做好了在此戰犧牲的準備,他若這麼年輕死了,總覺得十分不甘心,可又沒辦法逃避李忘,到時候若能留下這麼個武道大會的機制,也就不枉此生了。
他的心意,在場眾人都可感覺得到,是真心實意,別無半點虛假。
雲飛揚不由動容,“小友年紀輕輕,格局甚大,有仁心慈意,佩服,佩服。”
他這單純人是這麼想的,另外幾個就不一定了。
皇帝和朱無視對視一眼,他們平日裡在政局上互相制衡,是對手。但在這兩個理想主義者面前,卻又成了同類,兩個人彼此的心意,只有他們明白。
若以武者之爭來決斷權力歸屬,的確是一種可減少百姓負擔的做法,相信一旦公之於眾,立刻得到天下響應。但正因為如此公開,他們這樣把玩權力的人,反而會覺得十分不習慣,甚至會覺得荒謬。
就比如朱無視,他在武功和政治上下的功夫,約等於是六成與四成。現在如此,便將他四成的努力視若無睹,令他如何能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