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陸遜拜見殿下!”

只見陸遜隻身來到了東宮,見到了孫權的兒子,當朝太子孫登。

他身著太子袞袍,頭戴冠冕坐在上位案前處理著堆積成山的政務,那年輕俊朗的臉龐讓人眼前一亮。

孫登見陸遜前來有些不解,他聽說父親準備大舉伐魏,並沒有任用他為主帥, 而是以車騎將軍朱然為帥,這又是為什麼呢?

“上大將軍請起。”孫登見陸遜到來立刻站起身來走到其跟前說道,“不知君前來有何事?”

“陛下命臣來輔佐殿下監國。”陸遜很乾脆,沒有任何地拖泥帶水,自己雖然身為太子的老師,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他的老師而要去向學生訴苦,即使他是當朝太子。

但孫登卻不是這樣想的, 他攙扶著陸遜走到客上席, 並示意其坐在那裡, 自己則是回到上位落座,師徒兩人一上一下,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違和。

“上大將軍為我大吳股肱之臣,此番出征應當以君為帥,怎會以君為監國之事輔佐我呢?”

“沒有為什麼。”陸遜搖了搖頭,他並沒有將朝中的那番辯論講給孫登聽,而是轉移話題,詢問他這幾天的學習如何了。

而孫登也沒有耽誤他的學習,陸遜隨便考教了有關《六韜》、《史記》、《韓非子》以及《商君書》的內容,孫登應答如流,沒有任何中斷。

“嗯…很好。”陸遜點點頭,而後抬頭對孫登讚歎道,“治國理政,每個時間段都有每個時間段的衝突矛盾,臣讓殿下研讀這些書籍,是要讓殿下從中學習其中的精髓, 如何能夠使得百姓順從朝廷,順從天子。”

“上大將軍的意思是說,不以此書之論為政,以過往為基變革國家。”孫登對此深有體會,他認識到過往君王在各個時期的政策都不盡相同,但又萬變不離其宗,暴君想以萬民歸附,卻劍走偏鋒適得其反,明君輕徭薄賦,而得萬民信服。

這就是鮮明的對比,賢明的君主馭人有方,懂得能夠如何去治理國家,使得天下百姓願意追隨其君,而殘暴的君主識人不明,想讓百姓歸附,卻不懂得治理,反而引來更大的麻煩,輕則動搖國家,重則朝代更替。

滋啦啦——

桌案上的燭火閃著亮光,孫登凝視著眼前的這點焰火, 他彷彿在憧憬著未來的時代,透過這點火光,他看到了天下太平的國家,那是一片盛世的景象……

“連年戰火,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民不聊生……嘆!山河不幸,不幸也!”

聽著孫登這番訴說,陸遜心中忽然生出一絲想法,而這樣的想法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大吳的未來走向。

他適合治國,並不適合征戰天下,所以在他即位的時候,天下格局或許還是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如果在他當政期間能夠休養生息,以待天時之機,倉廩滿盈、精兵強將、甲兵堅銳,那時才是大吳一雪前恥,征戰天下的時刻。

“殿下有此心,乃天下之幸,若能以此為志,那國家必將富庶,三代君主效秦王故事,奮六世之餘烈,以恢天下統一,海內清平……”

或許在陸遜眼裡,孫登就是那樣賢明的君主,但他絕對不是統一天下的那個雄主,孫權不是,他也不會是,或許這個國家裡,出現一位如同漢武帝劉徹那般的雄主,方能致天下一統。

“哈哈,上大將軍真是謬讚,若真是那樣的話,大吳一統天下還真是指日可待啊。”孫登笑了笑,然後走上前去向陸遜拱手行禮道,“還請上大將軍在陛下出徵時多多教我監國之事。”

見其如此,陸遜點點頭道,“殿下有志如此,臣敢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