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月下亭對論(求推薦票,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拂拂——
隨夜一縷清風起,柳枝飄搖拂院亭。
漢中府衙,後院石亭。
嗡嗡——
夏蟬於葉無影無蹤,但卻競相演奏起夜間的催眠曲,使得靜謐的夜晚變得更具魅力。
踏踏——
向庭院石亭望去,只見亭中對坐兩人:一人身著鶴氅、頭戴綸巾、左手執扇、右手持樽,跪坐在正北席間;另一人身著勁袍、頭戴發冠、手按佩刀, 坐於正西席間。
走上前去,二人臉龐隨著燈火而明,身著鶴氅者乃是大漢丞相諸葛亮,而這位身著勁袍者正是其麾下親兵校尉李休。
咕嚕嚕——
李休將佩刀解下放置軟席旁邊,雙手奉樽向前一拱,對眼前的丞相頗為感激與恭敬地說道:
“承蒙丞相知遇之恩, 末將無以為報,今後願為復興大漢獻出身軀,掌中之酒, 末將再敬丞相一樽。”
“哈哈……請。”諸葛亮面色微醺,看樣子二人已經在這裡喝了許久,緊接著他端著手中樽又是一飲而盡。
咕嚕咕嚕——
啊——
痛快——
這是諸葛亮自北伐戰後最痛快的一個晚上,那就是與李休這樣的軍事大才同亭對飲。
根據前線戰報,他沒有循規蹈矩一如既往地死守營寨,而是利用山勢險要這一絕佳優勢反覆攻防。
雖然傷亡人數接近過半,但在一定程度上殺傷並阻擋敵軍於街亭之外,即使是傷亡慘重,李休也是有功的。
更何況,年僅二十五歲的他便能統率萬人大軍與敵軍征戰三十年的老將交手作戰,這樣的人不能稱之為大才,還有誰能如此?
“孝然,亮自初出茅廬以來,追隨先帝走南闖北,閱人無數,幼常、威公之輩可堪名臣, 但唯獨找不出文武全才之人。”
“哈……丞相,公如今不是尋得一文武全才之人嗎?彼名姜維, 此人志向高遠,文武兼備,可堪大用。”李休知道諸葛亮是什麼意思,但他並不想高攀這棵大樹。
聽李休如此之說,反倒讓諸葛亮有些難以應答,但可以聽得出來,他並不想被丞相之徒的名聲所束縛。
仔細想一想,姜維這個年輕人文武兼備,辦事能力極強,若多加引導培養,定能成為大漢未來不可或缺的將領。
“嗯……”他沒有繼續再說下去,既然李休已經表明心意,那麼他也不好捅破這層窗戶紙,“姜伯約此子堪稱涼州上士也。”
不可否認,姜維的才幹的確出眾,在諸葛亮的眼裡他被稱之為“涼州上士”,可是據《三國志》記載, 他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 其中貶低他的大多都是與姜維在朝堂上不對付的朝臣。
所謂志大才疏,能力不足也並非沒有根據, 但只不過這個根據需要看當時的情況。
谷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