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 下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謂的神通,其實便是圓滿級的道術,練成符印,可以瞬發,而且還要各種變化,最重要的是,到了神通階段,便再不消耗法力了。
也就是說,神通是瞬發,且不需要法力,就能施展,但很少有人能練成。
經過了解,除了神通不需要消耗法力之外,還有一種手段不須要法力,那便是法器寶物。
這也是為何封神之中,煉氣士多以法寶對敵的原因,威力巨大還是其次,主要是不需要苦修鑽研,不耽擱煉氣延壽,最主要的,便是不用消耗法力。
所以在很多人眼中,封神前古時期的練氣士,好似大多本末倒置,不重視自身,全部仰仗法寶,憑著鎮洞至寶欺負弱小,如果丟了法寶,神通手段便減弱大半,事實卻是如此。
閒話到此為止,話說這一日,劉樵思量自家道術已經初入門徑,便極靜思動,想出山走走。
當即喚來常龍,道:“貧道要出山一趟,也為咱們師徒一脈尋個鎮洞法寶…”
“師父道術尚未大成,不如弟子隨你一起去吧,路上也好做個照應。”常龍誠懇道。
“不必了,你就留在洞中修行,但要切記,不要惹事生非,要是無聊,便鑽研道術武藝,且不可心頭癢癢,又出山叼人吃了,否則貧道回來,定不輕繞。”劉樵沉聲說道。
想起劉樵曾說的釘頭七箭,五鬼拜壇等咒術,常龍不禁打了寒磣,連道:“不敢,不敢…不知師父要出去多久?”
“嗯…少則數日,多則半年…”對於尋找法寶,劉樵只是根據前世記憶,隱隱有些想法,但也沒有十足把握。
對於劉樵出去多久,常龍其實無所謂,只是驟然離別,總感覺有些孤單寂寥,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挺不習慣的。
畢竟雖然相處短短一年,卻比以往五百年孤獨修行來的快樂,以往雖縱橫逍遙,肆意自在,想殺人便殺人,但內心總是寂寞孤獨的。
至於趁劉樵走後,無人管束,正好出山吃人的想法,他現在還真沒有。
一來劉樵有他把柄,那一瓶心頭血,以“釘頭七箭”威脅,確實把它唬住了。
二來,以前吃人,真不是為了飽腹,而是他以前不耐苦修,整日玩耍自在,吃人只是為了填補法力,延續壽命而已。
如今歸於正道,與劉樵苦修一年,也增長了一年法力,感覺比之吃人得來的法力,終究踏實安穩些,倒也煉去了心頭三分火氣,磨去了幾分兇性。
這廂劉樵也不管他想法,交待好事情之後,便收拾包袱行囊,說走就走,臨走前囑咐道:“那些藥材,要時常照料澆水,待我回來,該有些成熟了,到時煉成丹丸也好…”
“唉,師父少待,弟子有一物給你…”
常龍忽而想起什麼,招呼劉樵稍待,蹬蹬跑進洞中,翻找許久,拿著毛皮袋子,遞給劉樵。
見劉樵疑惑,便解釋道:“這個是一種空冥獸的毛皮,煉氣士常以之作為寶囊,看似只有尺來寬,但其中能裝數方沙土,寬闊有數丈方圓。
師父既然出山尋找鎮洞之寶,怎麼能沒有好的盛器,此物正好奉給師父,帶出去遇上同道,也不丟臉面…”
劉樵接過袋子,開啟看了看,裡面還裝了些新鮮果子,黃精葛根一類,不由笑道:“你有心了,好了,你自回洞中修行吧,不用送了…”
言罷,在常龍的目送下,朝洞外走去。
此一行,之所以不帶常龍,卻是怕遇上門中同道。
因為此前劉樵曾細細盤算過,依照《玉板仙書》上,元始天尊的文風來看,祂是不喜異類門的。
連劉樵自己都只是個教外別傳,勉強入玉虛門下的隔代弟子,雖入了玉京法籍,但根本算不上十二洞真傳。
所以也就不敢大張旗鼓,告訴同門師長,自己收了個妖怪徒弟。
所以只能是隱瞞收徒,不打算告之門中,在外只說是同道,在內才敢稱師徒。
其實在後世,這種記明弟子,名為師徒,更多的是收一種護法,本也不得真傳,只是凶神歸正,護持仙師而已。
不過反正玉虛宮也不會在意自己,劉樵也不把自己當根蔥,就當自己是個教外別傳了,這樣是他敢偷偷收妖怪徒弟的底氣。
就是賭元始天尊不會在意他,賭師父師叔不會真拿他劉樵當玉虛門人。
事實上也是如此,畢竟姜尚下山後,便已經不能算是真正的玉虛宮門人了,代天封神而已,屬於天庭的人。
像劉樵這種,修行玉虛道法,卻不拜闡教宗門,只拜祖師,師父的,便叫做“派外別傳”,基本屬於自成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