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閒話少說,言歸正傳。

女乒最終選出來的四名選手分別是:老將金靈,老將柳雯,小花申莎,小花湯圓圓。

其中,金靈和柳雯是靠實力殺出來的,她們入選,實至名歸。

而申莎的入選,其實經歷了非常艱苦的內戰,因為在隊內綜合評定時,她與汪昱的分數幾乎完全持平,所以到最後連蔡國棟都沒法子,只能臨時給她倆加了一場內戰,誰贏誰上。

最終是申莎以4:3的局比分極其艱難的擊敗了汪昱,得到了這個名額。

至於湯圓圓,就完全屬於命好了,她如果想要出戰混雙,根據規定,她必須是單打選手之一,所以,她得到了最後一個名額。

當然,她並不需要真正參加單打,因為奧運會的規則是3+1模式,三個正選,一個替補,只要正選球員不出意外,替補是不需要出場的,偏偏乒乓球運動很難出意外,所以歷年來,這個替補名額都是來奧運會上見世面的。

也是在這種時候,湯圓圓才更加感覺到了王超的好,畢竟她親眼目睹汪昱和申莎火星撞地球一般的激烈競爭,她還知道惜敗的汪昱當天晚上哭了一夜,第二天起來眼睛都是腫的。

這樣來之不易的名額,卻陰差陽錯的落到了自己頭上。

她甚至覺得汪昱看自己的眼神有些怪怪的,不知道是羨慕還是嫉妒,於是為了隊內和諧,當天她主動請汪昱吃了頓豐盛的夜宵。

男隊這邊,名額就比較一目瞭然了,正選隊員是孫天龍、羅九和王超,替補選手則誰也沒想到,既不是白峰,也不是林笠,而是才15歲的範小東。

所以說,別看女隊那邊年輕選手鬧得歡,可最終年紀最小的選手還是來自男乒啊。

你要問林笠和白峰為什麼沒有怨言?

那是因為,本質上說,白峰和林笠對奧運會的具體期待目標,其實跟女隊諸人是不一樣的。

對於女隊的年輕選手而言,“參加奧運會”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足夠榮耀了,所以她們先不考慮在奧運會上能打成什麼樣子,先把名額拿到手再說。

但林笠四年前是去過奧運會的,當時羅九還在墮落,白峰還未崛起,所以林笠是以正選隊員的身份,跟孫天龍和蕭飛一起去的,他對於“參加奧運會”這件事情本身是沒興趣的,他只對“奧運會拿牌”這件事情有興趣。

如今華乒男隊局勢已經分明,林笠自知不是孫天龍、王超和羅九的對手,當他認清這一點的那一刻,他對奧運會的執念就已經消散了。

至於白峰,他倒是沒參加過奧運會,但他性格中本就有極為執拗、桀驁不馴的一面,即便一次次被王超擊敗,即便最近還被虎克和武力擊敗,但他依然志存高遠,在他看來,如果要參加奧運會,那麼目標只能是冠軍,他對於“參加奧運會鍍金”這種事情,本身也是排斥的。

“既然今年我不是你們的對手,那我就乾脆不上,我繼續苦練,我才25歲,四年之後我還能打,到時候我要一步登天,直接奪冠。”——這便是白峰的真實想法。

所以範小東其實跟湯圓圓一樣,也是一個被餡餅砸到頭的幸運兒,他不爭不搶,不抱指望,最終卻莫名其妙的拿到了名額,雖然只是個替補,但能夠公費旅遊去漲漲見識,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事實上,在華乒對外公佈大名單的時候,秦華昌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老秦在位的時候,千方百計算計王超,不惜違背良心,不惜被何敬平指著鼻子罵,就為了給範小東爭取一點渺茫的機會,可最終算來算去一場空,相當於白送了王超一個混雙名額。

結果等到他離開華乒,放開心懷,再無所求,反而這名額又莫名其妙從天上掉下來了。

這讓他忍不住有些好笑,又有些自嘲,越發覺得自己做教練的那些年,是不是有些過於計較了?

k,說完了單打再說雙打。

事實上,越是小比賽,越是允許任意報名,而越是大比賽,越是在名額上卡得死死的。

這一方面是為了精簡賽程,免得臃腫,另外一方面,依然是為了限制華乒。

比如男雙和女雙,如果不限制報名,你信不信華乒分分鐘給你搞出七八個世界級的組合出來?

畢竟板凳厚度在那擺著啊。

所以,為了製造更多的偶然性,為了讓華乒出現更多的意外,從很多年前開始,奧運會就規定,雙打專案每個協會只能有一對選手。

因此本次奧運會,男雙只能是孫天龍和羅九搭檔,組成“田螺”組合。

孫天龍最好的搭檔自然是蕭飛,但蕭飛不參加單打,也主動拒絕了做單打替補,那麼孫天龍只能退而求其次。

他倒是也考慮過王超,奈何王超已有男單和混雙在身,他目前的體力,身兼兩項已經讓蔡國棟有些擔心了,他是萬萬不可能身兼三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