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航和他客套了兩句,三人仍舊照著大路往雙叉嶺去,此時旁敲側擊的與兩人交談,倒是又多得到了不少資訊。

和自己猜得差不多,讓林玄護送唐僧西行,果然是李世民的主意。

李玄霸的事蹟,如今還沒到被李世民禁止言論的程度,民間也好、朝堂也好,關於李玄霸當初四平山之戰的威風,所有人都仍舊還是歷歷在目,甚至大唐史官如今對四平山之站的記錄也都仍舊還是極盡詳細的,不過倒是已經替他林姓的身份平了反,已經恢復了其林玄之名。

無論民間還是朝堂,如今對他崇拜的有之,畏懼的更有之,說是隱居,可事實上他隱居之所,早已經成了許多練武之人心中的聖地,壓根兒就談不上一個‘隱’字。

因此林玄自四平山歸隱之後,顯然並未完全擺脫李世民的視線,雖是一直隱居在青林口村,但自大唐建立並掃平川蜀之地後,李世民的各種賞賜幾乎隔三差五的就來一趟,一週一小賜、一月一大賞,幾乎是從未斷過,青林口村的大路也終於是修了起來,以至於蓬勃發展,原本只有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如今都快成一座縣城了。

當時大唐還未徹底平定,此舉表面上是惦記感激林玄當年在四平山之恩,做到君臣有義,但實際上卻是不斷的示好安撫,你即便不出山幫我,但也讓你絕對不好意思出山去幫別人。

可如此一個足以橫掃天下的強者就在臥榻之旁,李世民終究也還是不安,所以即便已經到了如今貞觀年間,大唐繁榮安定,可林玄卻仍舊還是李世民的眼中釘、肉中刺,只要有他存在於四川,李世民就老感覺四川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讓他無法控制的事。

這樣的感覺對一個帝王而言當然是無法容忍的,可又不敢去對付林玄,一則是怕他發威,反而惹了禍事,這天下無人能制,二則是林玄如今雖然隱居,但其事蹟早已深入人心,是他李世民可以得到天下的第一功臣、救命恩人,現在殺他,豈不是說他李世民過河拆橋?他這皇位才剛坐了三年呢,做這種事簡直就是自掘墳墓。

恰好有長安高僧玄奘,想要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真經,以度化世人,於是藉助這次唐僧西行,索性便以唐王的名義去請了林玄出山。

倒不是指望著這沿途的妖魔小丑可以把當年無敵的李玄霸給吞了,而是想這玄奘西行,遠去天竺萬里之遙,一來一回,即便中途不耽誤,少說也得好幾年甚至上十年時間,就更別說玄奘還要在天竺學佛了,沒準兒這輩子都回不來……那才真是遂了太宗的心意!

你去讓天竺頭疼吧,別跟我這找不痛快……

再說了,重任託付、美名傳世,亦是一樁佳話,何樂而不為呢?同時還可試探一下自己在林玄心目中究竟還有無威信,正是一箭多雕。

所以官賜聖旨,而林玄自知自己並不是真正的李玄霸,即便如今已是武聖,豈敢就抗旨惹禍最後露出馬腳?

再不情願也只得答應,這才有了眼下林玄和徒弟護送唐僧西行的事……

從唐僧和徒弟兩人一些零散的口述閒談中,推匯出前因後果,林書航也是暗暗搖了搖頭。

都說伴君如伴虎,帝王之術確實不是常人的情感思維可以推導的,自己選擇讓林玄遠離李世民確是救了林家的命。

且若非當年自己的表現太過驚世駭俗,震懾李世民直至現在,那恐怕林家早就已經斷根了。

眼下這徒弟是青林口村的人,也姓林,名為林有志,父親是青林口村的村長,如今父母健在,他則隨師修行,對林玄極其恭敬崇拜。

此時再問起有關胡鐵兒的事,林有志卻黯然道:“師父怎的又提?師公已去世兩年,您每次提起都是背後偷偷抹淚……莫在想吶。”

旁邊唐玄奘道了聲佛號:“善哉善哉。”

一行三人,迎著清霜看著明月,一邊閒聊一邊加緊趕路,望那雙叉嶺而去。

唐僧和林有志的靈感只屬於是有,但卻並不精深的級別,與林書航一閒聊,對這山上的陰氣也就不再敏感了,玄奘說起他在長安講法時萬人空巷的風光,林有志小地方出生,對大場面總是倍感興趣,不停答腔,只覺談興正濃。

可冷不丁的,突聽上方樹叢中一陣嘩啦啦聲響,一張鐵絲編造的大網突然從天而降,朝著三人帶馬一起籠罩下來。

隨之響起的還有不少語氣古怪的聲音:“抓了抓了!”

“三人一馬,開葷了!”

“喲嚯嚯嚯!”

呼啦啦啦……

四周吆喝聲、竄林聲大起,枝葉樹木嘩嘩作響,原本看似空無一物的樹林裡,突然跳出來二三十道黑影。

或是從樹上手足並用的衝下、或是從四周灌木叢中衝出。

唐僧嚇得面如土色,被那鐵絲網一把蓋住、跌下馬來,哆哆嗦嗦的喊道:“有山賊!”

可下一秒就意識到不對,只因這些黑影看起來可不像是人型。

它們似狼、似虎、似豹、似熊,亦有站立起來的猴精,卻就是沒一個是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