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小人行徑,本軍鎮嗤之以鼻。”

“但是本軍鎮不得不感謝他,因為他成了第一個起兵的出頭鳥,有他出兵在先,本軍鎮尾附其後,哈哈哈哈,罵名都是他的,佔便宜都是我的。”

“傳我帥令,兵出河西!”

“先派兩萬大軍,直奔隴右邊境,本軍鎮一直都知道,隴右那個郭知運忠心大唐,他表面上看似藩鎮割據,暗地裡其實是皇帝擁篤,此次安祿山起兵入關,郭知運這個節度使肯定替皇帝憂心……”

“嘿嘿,他憂心,我讓他更憂心,兩萬大軍威逼隴右邊境,讓他不敢做出太大動作。如果他敢派兵去幫郭子儀,本軍鎮就掃了他的隴右軍鎮。”

“其次,再派兩萬大軍,繞過隴右邊境,直奔劍南道邊境,那裡是崔光遠的地盤,崔光遠這個人讀書讀傻了,明明是個武夫,非要去學文人,整天把規矩掛在嘴邊,動不動就想做個衛道士。”

“今次安祿山起兵,這個崔光遠肯定惱火,若是本軍鎮猜測沒錯的話,他肯定要派出兵馬去幫郭子儀……其實他跟郭子儀沒有交情,他只是想守護規矩做個衛道士。”

“但他在其它事上做衛道士可以,在這件事上本軍鎮堅決不允許,所以我要派兵去威懾他,警告他不要派出太多兵馬。”

“再次,依舊派出兩萬大軍,直奔朔方,二話不說直接開打。”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估計爾等都知道原因,朔方和我們河西接壤,彼此之間早就不對付。即使沒有安祿山起兵這件事,咱們怕是也忍不住太久了。河西跟朔方,必然要打一場。”

“今次去打他,並不是豁出家底的大決戰,而是因為朔方節度使那個老東西,一輩子最注重的是武人武風……”

“這老東西同樣和郭子儀沒交情,甚至在長安的時候也想揍郭子儀,但是這個老東西重武,骨子裡是個武痴性子。在他眼中,郭子儀是上天賜下的絕世猛將,所以他肯定要袒護,他肯定要派兵去騷擾安祿山的大本營。”

“鑑於此,本軍鎮絕不能讓他如意,直接發兵兩萬,先和這個老東西打一場,讓他抽不出兵力,也不敢抽出兵力。”

“以上這三股大軍,共計六萬人馬,或是威懾某個藩鎮,或是直接打上一場,本軍鎮的意圖很明確,我要讓他們幫不了郭子儀。”

“除此,再起兵一萬,全部挑選精銳騎兵,千里奔襲前往山東。雖然安祿山已經起兵五萬,而郭子儀只有很少很少的兵,但是本軍鎮仍舊要加一手,我要讓這個小子絕無翻身可能……即使安祿山的五萬兵馬弄不死他,本軍鎮的一萬騎兵也要滅了他。”

“之所以只派一萬騎兵過去,是因為山東距離河西實在太遠,若是派出兵馬太多,無法做到千里奔襲。”

“但是一萬騎兵足夠了,足夠把整個蘭陵化作焦土。據說這小子在蘭陵傾注了所有心血,本軍鎮要讓他的所有心血化為烏有。”

“眾將聽令……”

“給我掃平整個蘭陵,燒殺搶掠不做限制,本軍鎮隨便你們怎麼殺,隨便你們怎麼搶,奸*淫婦女也可,屠搶豪門也行,我讓你們爽個夠,也允許你們發橫財,但是唯一一個死命令,必須把郭子儀的人頭帶回來。”

“本軍鎮要用他的人頭,送給我的小兒做個禮物。”

帥命之下,轟然應諾。

整個大唐最強大的河西藩鎮,直接出動了六萬一千大軍。

……

山東,琅琊,蘭陵新城。

擺在郭子儀面前的是十五封書信,每一封都是長安發來的飛禽傳書。

坐在郭子儀四周的是親朋好友,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肅重之色。

先是琅琊刺史李博然開口,語帶深沉的道:“安祿山起兵入關,三日之內已達黃河,一旦渡過黃河之後,進入山東全是坦途。自古邊軍多是騎兵,且是久經戰陣的精銳,長途奔襲十分急速,數日之內就能到達蘭陵……”

“但是老夫推測,他們不會這麼快到達,反而要沿途進行肆虐,盡力發足了戰爭財。”

“說穿了,安祿山報復你只是個藉口。他真正想要做的,其實是試探中原的力量。”

“所以老夫認為,他的兵馬渡過黃河之後會攻打沿途城池,而中原內部城池由於多年安逸,幾乎每一座城池的兵力都不強,面對五萬邊軍的進攻,可以說是毫無防禦之力。”

“由此,安祿山便會試探得出,原來關內已經羸弱如此,原來他真有可能造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