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漆黑,氣氛祥和,卻有一股說不出的凝重,悄然瀰漫在河畔的聚居點。

四周一片靜悄悄,然而卻是人頭攢動,無數流民走出屋子送行,但卻儘量不讓自己發出聲音。

他們站在夜色裡,遠遠的看著牛家村的一百多口漢子,突然那個老嫗彎腰下去,帶頭行了一個婦人禮。

隨後無數流民同時彎腰,霎時間兩千多人齊齊行禮,終於有人發出聲音,大喊道:“要活著回來啊,牛家村的兄弟們。”

這是大唐的傳統,送給出徵者的祝福,雖然牛家村的漢子們還不是兵卒,但是流民們已經把他們看成兵卒。

牛家村的漢子們沒有回禮,而是一個個拿著餅子拼命的撕咬,兩三口下去,一個餅子吃光,咀嚼聲此起彼伏,氣氛漸漸變的肅重。

大戰之前,進餐飽飯,能多吃一點,就多吃一點,也許就因為多吃一口,身體多攢出一點力氣,到時候在廝殺中使出這點力氣,成為砍死敵人的決定因素。

一百二十個漢子,三百六十個餅子。每人恰好分到三個,很多所有餅子吃光。

漢子們吐出一口氣,慢慢從地上站了起來。

這時候他們的妻子出現,端著一碗水送到跟前,送夫出征,並無多言,僅僅只說一聲,發自心底的期盼:“孩他爹,活著回來啊。家裡孩子小,你可不能倒下了。”

漢子們深深吸氣,伸手撫摸妻子的髮絲。

然後義無反顧的轉身,列隊站到了騎兵之後。他們雖然是平頭百姓,但是全都接受過老府兵的訓練,所以無論軍紀還是氣勢,絲毫不弱於騎在馬上的玄甲鐵騎。

李光弼甚是滿意,點頭稱讚一聲,隨即臉色一肅,沉聲道:“我奉大將軍之命,今夜負責剿匪,此去馬陵山大約五十里路,就算騎馬狂奔也要一個時辰,再加上入山之後的路徑,也要行走半個鐘頭,所以時間很緊,你們需要借乘馬匹。”

“眾將士聽令,分出一百二十騎,每騎負責攜帶牛家村一人,今夜你們兩人共用一馬,戰功按照兩人一騎點算……記住本將軍的話,上了戰場都是同袍,軍功固然重要,但是同袍的安危更加重要。”

“此次入山剿匪,鐵騎的功效無法發揮,所以主戰者乃是牛家村的同袍,騎兵們負責釘死逃跑的賊寇。”

“爾等可聽清楚否?”

伴隨著李光弼的一聲大喝,在場的騎兵和牛家村漢子同時爆吼,咆哮回答道:“回稟將軍,清楚明白。”

“好!”

李光弼再次大喝一聲,沉聲道:“領取兵刃,即刻啟程。”

一百二十柄橫刀被一群衙役抬來,夜色之中閃爍著森森的白光,牛家村漢子默不作聲上前,面色平靜的領取了屬於自己的刀。

然後騎兵們伸出手來,各自握住一個漢子的手掌,順勢一拽,牛家村漢子翻身上馬。

兩人共乘一騎。

李光弼目光掃視全場,隨即緩緩揚起馬鞭,啪的一聲,甩個鞭花,斷喝道:“全軍出征。”

轟隆!

兩百玄甲鐵騎,共負載三百二十名戰士,剎那間衝刺而起,夜色中瞬間遠去。

……

不遠處的河畔上,郭子儀目送戰士們的背影。

在他旁邊站著楊玉環和玲瓏,往後一點的位置則是縣丞王越。

郭子儀遠遠觀望半天,直到再也看不見騎兵的蹤跡,他微微吐出一口氣,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李光弼越來越有大將風度。不愧是將門出身之人,這小子天生就是個將才。”

楊玉環微笑不語,玲瓏則是撇了撇嘴,道:“如果讓我帶兵,我做的比他更好。”

郭子儀嘿了一聲,豎起大拇指表示你真能吹。

縣丞王越的臉色有些擔憂,道:“下官唯一擔心的是,李將軍帶的人馬太少了,玄甲鐵騎雖然很厲害,但是在山中發揮不出優勢……”

這位儒生縣丞說著一停,憂心忡忡又道:“我家族長曾經說過,馬陵山裡的匪患數量很龐大,那裡乃是三個府的交界,屬於三不管的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