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這種性格的人,也許才是最適合當甩手掌櫃的人。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彷彿整個琅琊郡都很忙,而郭子儀的大本營蘭陵縣,這一陣顯得尤其忙。

首先讓人焦頭爛額的一件事,是整個蘭陵突然多出來的戶口。人口一旦多了,吃飯是個大問題。

尤其那些流民,全部的家當只剩下一張嘴,若是三天不給飯吃,結局必然是餓殍滿地。

但是這個給飯吃的學問很大。

賑災永遠是最後一步才可用的方法。

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沒有人願意賑災,因為這個口子開啟之後不知道何時能夠關閉,賑災若是把握不好很容易把家產吃空。

郭子儀現在的家產並不豐厚。

……

古代所謂的陽春三月,乃是讀書人的美好讚賞,但是在平頭老百姓的眼中,陽春三月被稱為青黃不接。

什麼是青黃不接?

地裡的青苗尚未結穗,去年秋天的收成已經吃光,然而人只要活著就得每天吃飯,不吃飯能活下去的那叫神仙。

所以這時節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家家都有嗷嗷待哺的嘴,以及,飢腸轆轆的肚皮。

若是往年時節,情況稍好一點,畢竟華夏老百姓受苦已久,對於饑荒的應對很有一套經驗,比如挖野菜,啃樹皮,上山抓鳥,下河撈魚……

凡是能吃的東西,一律弄回家裡做成飯食,營養啥的肯定不能在意了,填飽肚子已經是老天爺最大的開恩。

然而今年不行,蘭陵縣突然湧來的人口太多了。

這片土地上的野菜和樹皮,原本能勉強支撐幾萬人的饑荒,每當青黃不接之時,老天爺盡力不讓百姓餓死。但這是一種脆弱的生態平衡,是無數餓死者用命換來的平衡。

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那麼所有的求食者都會餓死。

每個人都想找吃的,每個人都不想餓死,原本能支撐五萬人的野菜和樹皮,現在變成了七八萬人一起分。

以前尚且吃不飽,僅是勉強挺過饑荒,現在突然多出分食的人,其結果不用說也能知道。

這樣的結果必然是所有人一起死。

唯一能令饑民們慶幸的是,他們的縣令並沒有放棄他們。據說天下當官的心腸都很硬,哪怕老百姓餓死在眼前也會視若無睹,幸好他們的縣令大人不是這樣,幸好縣令大人手底下的官員也不是這樣。

所以,這個蘭陵縣算是來對了。

只要挺過這次青黃不接,所有饑民都感覺未來有奔頭。

……

牛老七的肚子很餓,兩條腿艱難的往前挪著。

他並不是流民,而是來自河南道安陽縣的牛家村,自從那次遭遇匪患襲擊,全村跟著大將軍一起遷徙,到達蘭陵縣之後,算來已經有半個月時間。

老話說話的好,貨離鄉貴,人離鄉賤,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定居,所謂的遷徙其實和流民沒區別。

全村老少三百多口,成年壯丁一百二十人,由於常年練武,飯量比普通人要大,所以遷徙之初帶來的那點糧食,早在路上就已經完全吃光了。

並且由於全村一起遷徙,安頓起來比流民更加困難,人在這世上想要活的好,首先得有一份土地種著才行,有地,才有糧,有糧,才能填飽嗷嗷待哺的嘴。

但是眼下這個世道,天下的田地都已經有主了,老百姓想要擁有一份土地,幾乎是天底下最艱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