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裡,隨著冬去春來,北風也在次第減弱,逐漸化成暖人的春風,可北平城內卻愈發的熱鬧了起來。

城中所有百姓,漸漸的都聽聞城裡來了一位狂生,大言不慚的讓燕王自裁謝罪,並且還把北平三十萬軍民,全部統稱為罪民。

罪民?

這個名頭太重,誰也承擔不起。

而且所有的北平百姓,從來也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罪孽,他們本本分分的生活,守在大明的邊界線上,抵禦著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這些功勞暫且不論,當朝廷出現奸佞,他們也響應燕王的號召,不惜流血拼命,怎麼會成為了罪民?

一時間北平城內群情激奮。

茶館中,酒樓裡,各家各戶的民宅中,以及街頭的任何一個角落裡,都開始響起來自群眾的吶喊聲。

他們是冤枉的。

由此可見,燕王也是被冤枉的。

就像燕王告知軍民們所言,朝中出了奸佞,意圖遮天蔽日,矇蔽皇上,殘害忠良,斷絕皇家子孫。

這怎麼能行?!

若是朗朗乾坤不在,他們怎麼還會有安康的生活日子。

北平城內所有的百姓,不管有關係或者沒關係的,都開始懷揣著激憤找人打探起來,想要知道燕王到底何時才會出兵去京師討伐奸佞,他們一定有錢捐錢,有力出力。

這一刻,北平城所有人的心都擰到了一起,爆發出的凝聚力空前強大,任南京朝堂諸公和朱允炆,怎麼想也想不到一府之地可做到這般的眾志成城。

什麼是一家人?

同住北平府便是一家人。

百姓才不會管這個訊息是怎麼流傳起來的,亦不會考慮是否有有心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或者是篡改一些言辭,添油加醋。

萬眾一心之時,但凡不支持者都是反動異端分子,堅決要受到唾棄和孤立。

這種氛圍帶著一些狂躁和不穩,可朱棣他們如今到了這個時節,不管用什麼過激的法子都不為過。

若是掀翻了朱允炆,什麼情況也能重新穩定下來,若是被朱允炆掀翻,北平城即便變成一個炸藥桶,和他們關係也不大了。

謀天下,不是談經論道。

要行****,怎麼能少了狂熱的信徒。

道衍大師聽人彙報完,城中的狀況後,滿意的笑了笑,之前他和甄武針對輿論這一點經過了一番暢談,讓他收穫匪淺。

就像甄武所言。

輿論既民意。

民意既民心。

民心民意不可控,可輿論可以控制和引導。

道衍想到甄武的這些言辭,忍不住笑著搖了搖腦袋,感嘆甄武為當世之奇人,隨後他眼光一定,心中想著:“甄武長子的師傅,他當定了,誰來也攔不住。”

他很想瞧瞧,他和甄武共同培養下來的小子,未來會綻放出什麼樣的光彩。

只可惜,他好像活不了那麼久。

……

北平城中的熱鬧,也逐漸傳進了甄武家裡,不管是農莊裡,還是店鋪裡的人,也都在向著家裡的管事下人們打聽著。

畢竟都知道他們的家主是燕王手下數一數二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