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誰是真英雄(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陸電影市場自引入好萊塢商業大片後,絕大多數年份屬於好萊塢的天下,不僅僅是上榜數量如此,質量更是如此。數量可以透過限制性政策卡脖子,但已經放進來的片子就不那麼容易操作了。
10年好萊塢電影《阿凡達》破十五億時,當時總菊二把手在某報告上,表示“這電影給了人一個非常大的震撼,就是告訴你什麼叫電影,告訴你什麼叫現代電影……”
還有一些在現在看來可能要影響他前途的話:“充分體現了科技和藝術結合的魅力……”
“它一個電影在全世界票房超過了25億美元,一個電影超過了我們一個國家全年的票房,25億美金,單在中國已經超過了15億……用技術、科技去引領、去支撐、去推動,非常了不起!”
這話其實仔細琢磨,和海灣戰爭後某些軍事專家發言挺像的——知道你牛逼,不知道能這麼牛逼,以我的立場,我都夢醒了,我實在服了。
還有例證啊,比如那會兒的古早華娛文,常常以主角拿到奧斯卡某獎項為大結局,意即這就做到電影圈最高了,升無可升,再無可寫的爽點了。
現在再看就是:就這???
——所以在區區三年後,方沂即將破掉這個記錄時,給人的震撼並不亞於《阿凡達》這片子,尤其是它還帶了些影響民族自信的因素。
可能再過十年二十年,把區區一部電影拔高到某某自信,實在是太過,電影再怎麼吹捧,也改不了消費品本質。但這是因為後來有人破了記錄,如果沒有人打破這記錄,它還是會繼續作為不如國外的諸多具體證據之一。
這類例子太多了,突破了誰都不提,沒突破前就是“劣根性”“無創造力”云云。
相對應的,拿到這個記錄的人,自然就成為新的旗幟了。
上峰以前也拿方沂當過青年名片、代表人物,像是一些公益紀錄片、世博會……邀請他作專訪,這一次卻不同了,負責新聞直播的13頻道於當天擠出兩小時,全程直播了《十二生肖》劇組敲碎“十億”冰雕的過程,按照該臺的規格,幾乎和中東地區小型戰爭相當。
先前和方沂有過合作的胡蝶負責這次採訪,她問方導:“恭喜你,你現在是十億大導演,當之無愧的商業第一導……但你還這麼年輕,你想過你以後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沒有?”
方沂:“我暫時還沒有想到那麼多,非要說什麼成就的話……我希望下部電影能再超過這一部,坦白講我付出的精力要更大一些。”
方導今天穿的是巴寶莉的定製西裝,因為他減重很有成效,明顯的看得出來瘦削,和當下全國熱映《十二生肖》肌肉男形象大不一樣。
胡蝶就頓了兩三秒,在腦子裡對比了方沂當前和銀幕上“關教授”形象區別,忍不住點頭:“就形體上來說,你是犧牲了很多。方導,你真是英雄,真英雄,”胡蝶又頓了兩三秒,“……我其實現在想到的是另一個導演張一謀,他當年成功導演了奧運開幕式,我所以覺得他是英雄,現在你也出現了……”
這個比對很有意思,臺上臺下都有人聽進去了,思考方沂和張一謀的不同。
他倆好像是有差異的:技術有差異,身家有差異,孩子數量有差異,老婆數量也有差異。
也好像沒差異:張是那一代的第一,方是這一代的第一。張做演員其實很成功,方也是一樣。
說到張一謀,這人今天雖然沒來現場,但是和方沂有過接觸。因為電影成功後,主創團隊往往有長達數月的各類座談會,方沂就在“破7”也就是拿到國產片票房第一的時候,在京城遇見過張一謀,而且簡單聊過幾句。
張一謀人送外號“國師”,對方沂卻很客氣,當同輩人:“你《十二生肖》拍飛車那怎麼弄的?你事先就知道能拍出來那種效果?關鍵是,如果做不出來好效果,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