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第一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十二生肖》劇組分別在魔都、京城和杭城敲過以“億元”為單位不同數字的冰雕,後來因為數字跳動太快,冰雕定製不過來(其實是方沂覺得太麻煩),不得不兩億元為一個階梯計數。
股市反應就很靈敏了,金融市場沒有活著的文藝青年,支援《1942》不會幫助你暴富,倒可能使你散盡家財。
13號早上一開市,華藝股價一路震盪走低,大跌9.94%,10點半過後即被封死跌停板,14號、15號休市,華藝召開電話會議,瘋狂向外界透露訊息,並召開記者釋出會,解釋明年的電影拍攝計劃,一系列魔幻片、動作片、喜劇片正在拍攝,王忠磊表示“我們一直在主流影片型別的方向上”,希望能給投資者信心。
與此同時,《一九四二》仍在大力宣傳零點場票房超過300萬,“馮導個人生涯新高”,首日票房接近兩千萬,“僅略遜於《大地震》”……也即不和方沂比較了,和自己比較。
其實華藝的營銷很有意思,應該說華藝能有一段股價上升期,這幫營銷人才立了大功,很會畫餅,難怪億達要高薪挖人。
同一種事情,換了不同說法性質就變了,且看看事前事後的採訪。
“《一九四二》是一部反映民族苦難的商業大片,投資超過2.1億……我們當然會稱霸2012全年,如果沒有那會是很失敗的,華藝不是小打小鬧的公司。”
“《一九四二》並不像宣傳花了那麼大成本,其實很多演員是零片酬出演,另外我們在拍攝一部反映民族苦難的災難型別片,我們知道可能吃力不討好,只是作為大企業需要有一些社會責任感……”
————
“《一九四二》的首周票房成績是1.5億元多,內部預期這部電影最終票房收入可能是5億元至6億元,我們基本能收回成本,完全不用擔心。”
“成本並不是每一部電影都要考慮的事情,出現一些票房不及預期的電影也是很有可能的,有助於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長遠來看幫助了我們看清楚方向。”
————
然並卵。
16號繼續大跌8.02%,市值兩日蒸發14.43億元。
馮大炮未能成為堂堂正正的全方位大導演,但獲封外號“最強空頭導演”、“他導演的不是《1942》,他導演的是tm的2012”、“這比絕對操盤了,我想不出他忽然拍那個片在幹什麼?”
有仔細分析的:“2個多億的投資以及數千萬的宣傳費用,該片註定虧本,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方沂一樣梭哈,你真的不是他。”
也有釣魚的:“兄弟們,我買華藝股票,我看《1942》,方沂的電影我從來不看,方沂投的公司我從來不跟,因為他是我情敵,我做的對嗎?”
“你可以不和劉一菲過,但你不能不和錢過啊……”
作為臺前創造這一切的方沂,自然受到了無上的讚譽。海量採訪向他撲來,《中國銀幕》、《巴沙》、《南周》這些國內重磅媒體對他來說唾手可得,電影進入到第二週末,方沂回到京城敲碎“十億”冰雕,劇組全員聚齊。
《十二生肖》拿到內地影市第一,已經是大機率事情了。事實上,到現在也容不得方沂不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