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紗燈發出了細微的噼叭之聲,火焰急速跳躍著,映得皇帝與楚翊父子的面龐時明時暗。

大太監趕緊將外面的銀紗燈罩取下,小心翼翼地以剪子修剪著燈芯。

楚翊又伸指逗弄了兩下鸚鵡,才接著道:“我記得顧策,小時候我在宮裡曾經見過他幾次,顧策是個寧折不彎的人。”

顧策在世時常年駐守揚州,只在朝賀以及述職時回京面聖。

六歲時,楚翊第一次見到了顧策,當時的顧策才二十出頭,面冠如玉,清冷出塵。

有小內侍在楚翊耳邊感慨地說,世人皆贊顧策“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真是所言不虛。

當時,七皇叔在宮中射箭,那一箭失手,差點射到了他,那支流箭被顧策一把抓住,只射下楚翊鬢邊幾縷頭髮。

若非顧策出手,那一箭雖不致命,卻會劃傷楚翊的臉。

七皇叔毫無愧疚,還說起素聞顧策箭法天下第一,有兩百步穿柳之能,讓顧策射一箭他瞧瞧。

先帝就令顧策射柳,顧策主動提出矇眼,一箭卻是射向了七皇叔,也射下了七皇叔鬢邊的幾縷頭髮。

先帝震怒,卻又拿顧策無可奈何,因為顧策矇眼射出的那一箭幾乎是三百步穿柳,引得滿堂喝彩,人人讚頌,又恭賀先帝得此良將。

在那等千人齊心的場面下,連先帝也不好治罪顧策。

六歲的事楚翊記得,十歲那年的事他也同樣記得。

他十歲那年,越國入侵,先帝想與越國議和,朝中就有人提議送質子去越國以示誠心。

就算楚翊當時年紀不大,也知道那個送去越國的的質子只會是他,所以,當時他對兩國的戰局相當關注。

那會兒,衛國公與顧策等勳貴皆是主戰,可顧策因為沒有等到援兵降了越國,越國佔據了揚州,頗有幾分勢不可擋的氣勢。

而衛國公等主戰派也因此被打臉,以袁家、王家為首的那些高門世家氣焰更盛,也把一幫牆頭草拉到了主和派的陣營。

主和派由此佔了上風。

衛國公等人最終寡不敵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先帝下旨議和。

那之後,先帝就正式與越國提出了談和,賠償了越國足足萬兩黃金、兩萬匹良馬以及大景國土以東的黃水洋海域,還將他作為質子送去了越國。

在那一戰前,大景與越國的國力不相上下,可謂勢均力敵,經此一役,大景從此落了下風。

而他這一去,就是整整八年。

無論是當時,還是在後來的八年中,他也曾在夜深人靜時反反覆覆地琢磨過那場“揚州之戰”……

楚翊許久沒動,垂眸注視著摺子上“顧策”那兩個字。

旁邊的燭火映在他漆黑的瞳孔中,閃著不明的光芒。

“啾?”那隻五彩鸚鵡是個不甘寂寞的,楚翊不動,它就很主動地自己拿腮幫子去蹭他的手。

楚翊濃密纖長的眼睫顫了顫,看著指下這隻活潑聒噪的小傢伙,忽然就聯想到了顧燕飛那隻叫晴光的貓也是這般蹭過他的。

他的手指又動了,摸了摸鸚鵡小巧柔軟的頭頂,動作輕柔,就像他那日逗那隻小貓一樣。

皇帝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幕,沒想到兒子還挺喜歡逗鳥的。

“父皇,就如顧簡所願吧。”楚翊忽然意味深長道。

“都聽你的!”皇帝想也不想地說道,笑容慈愛而縱容。